标签:
信仰理性 |
分类: 佛法知识 |
信仰和理性哪个重要?
——走路需要两条腿,哪条更重要呢?
文 /
Mahānāga
某日,某佛学院哲学课上,老师讲经院哲学的时候,谈到信仰和理性的关系,说基督教认为理性是为了信仰服务的,否则理性没有意义。这时候,某著名法师的得意弟子便截下这个话题,大谈佛教是强调理性的,佛教里面理性比信仰要重要,学佛也提倡怀疑一切云云。另一名学生听不下去了,便说,“这只是你自己的观点,不要说佛教这样认为,佛法从来是讲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的。”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在佛教来说,信仰和理性哪个更重要呢?这个问题乍一看很有意思,但仔细想想却是个伪命题。在此,可以简单的来分析一下。
首先,信仰和理性,在佛法中分别可以对应的概念应该是信和慧,五根五力里面都讲到信根、慧根和信力、慧力。
那么什么是信?
《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这里所说的“实”,是指诸法实相,真实不虚的道理;“德”,则是指完美的德行,如佛陀那样悲智圆满;“能”呢,则是指我们自己也有认识到真理具备完美品德的能力和可能。那么“信”就是指对“实”、“德”、“能”这三个方面“深忍乐欲”,什么是“深忍乐欲”呢?深,是深切;忍呢,用唯识里的词叫胜解,就是明确而坚定的认识、看法;乐欲,就是很积极快乐的希望和意愿。通俗点说,信就是对真理、美德以及实现二者的能力能够深切的相信,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那么什么是慧呢?《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意思是说,慧是对于所认识的对象,通过分析判断最后做出明确的抉择,它的作用是能够断除疑惑。
当然,信和慧,在不同的经典里也都还有其他的涵义,在此之所以采取《成唯识论》里的说法,是因为《成唯识论》的说法从教义的角度阐述的清楚一些。
至于信和慧的重要性,经论中更是多次提到,关于信的重要性,如晋译《华严经》中说到,“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智度论》中则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菩萨本业经》中说,“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在进入佛门这一关节上,佛法是最强调信的重要性的,但是进入佛门之后,则不能仅仅停留在信的层面,而要通过戒律来规范行为,通过智慧来趋向解脱。当然也有特别提倡信的重要性的,如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就主张靠信力往生极乐,而华严宗也有“信满成佛”的说法。
慧当做“理性”来讲的时候(理性只是“慧”的狭义概念,广义的慧可泛指般若智慧),其重要性中也是不言而喻的,佛法中将戒定慧列为三无漏学,其中慧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烦恼的对治而言,戒是让我们离开产生烦恼的因素,定是暂时的压制住烦恼,只有慧才是真正的消除烦恼,让我们真正得到解脱。所以我们看很多祖师夸赞别人都是说人家很有慧根,没说很有信根的,虽然信根在五根中名列首位。
所谓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是我们学佛的保障,他们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就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五力。
从修学的阶段上来说,按照时间排序信力是要排在慧力之前的,如同前文所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而且佛法修学还有一个次第叫“信解行证”,信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大乘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排在最前面的也是十信位,这些都足以说明信在修学次第上是排在前面的。但是,排在前面是否就一定重要呢?我们仔细分析五根五力就会明白,用哪个更重要来衡量五根五力是不合理的,这就如同一匹马的四条腿,当它跑步的时候可能习惯于某条腿先迈步出去,但是四条腿哪个更重要能明确说的清吗?
前一篇:学佛是为求解脱,还是为了瞎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