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文化 |
分类: 佛法知识 |
无缘不相聚
文:观诸法如
大象佛学图书馆
一般人说「无缘不相聚」,佛法中说父母与子女都是有缘和共业,彼此有父母子女的业,才能成为一家人。有缘才能受生作子女、有缘才能作父母,如果没有这种业和缘不会来。若父母造作不增长感子女之业,或待受生者造作不感父母之业,或者福报不相称,若没有造那个因缘,也不能入胎。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二、父母和合,俱起染爱;三、健达缚正现在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二〇一.嗏帝经》:「复次三事合会入于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于母胎。」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六:「偈曰:干闼婆。释曰:三处现前故,于母胎中众生得受生。何者为三?一、母四大调适有时,二、父母互起爱心和合,三、干闼婆正至欲托生。」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六十九:如〈契经〉说:「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现在前。一者、母身是时调适,二者、父母交爱和合,三、健达缚正现在前。」除中有身,何健达缚?前蕴已坏,何现在前?故健达缚即是中有。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七十:「问:何故中有,名健达缚?答:以彼食香,而存济故。此名唯属欲界中有。」
入胎的因缘,说这件事。「又由三处现前」,处是指依处,胎生有情必需要依止这三处,才能够受生。入胎的那一剎那称为现前。胎生这件事,和地狱、饿鬼、畜生不同,是要「三处现前」,才能够「入母胎」,不「现前」是不成就。「入母胎」谁入「母胎」?是阿赖耶识「入母胎」。就在这一剎那时,如果三处条件都具足,阿赖耶识才能够去托生;那时称为入母胎。如果这三处条件其中一种不具足,中有就不能入母胎。
「三处现前」这句话怎么讲呢?「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地狱是不需要有父母的,无而忽有,是化生。胎生是要有父母,他的母亲四大要调和,没有病,要「调适」。「而复值时」,又要遇见正要受孕的那个时候,不是时时都受孕的,排卵期可以受胎的时候才可以。这是一个「现前」。
「二、父母和合,俱起爱染」,这又是要这样,父母不和合,没起爱染,那也不行,也是不可以。
「三、健达缚正现在前」,说是母亲没有病,「父母和合,俱起爱染」了,中有也是要现前。
这样子「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
没有这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
才能入母胎的。
云何产处过患?
谓若产处为风、热、荫之所逼迫,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复其门如车螺形,有形、有曲、有秽、有浊。
如是等类,产处过患应知。
「谓若产处为风、热、荫之所逼迫」,「谓若」生「产」之处,若是母亲的产处,「为风热荫」的病「所逼迫」,癊就是痕迹的意思,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心病,这里是说痕迹比较好,假如有这样的病痛。「或于其中有麻、麦、果」或于其中长一些像麻、麦果那样大的东西。「或复其门如车螺形」,或是产门的形状如车螺形,「有形、有曲、有秽、有浊」,有不正常的形状,有曲折,有污秽,有混浊。产处有这些毛病,中有就不能够入胎的。「如是等类,产处过患应知」,如上所说这一类的毛病,就是母亲这方面引起的产处过患应当了知。
云何种子过患?
谓父出不净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烂,或母,或俱。
如是等类,种子过患应知。
「谓父出不净非母」,是父亲出不净,母亲没有出不净,这样也不行。「或母非父」,或者母亲出不净,而不是父亲。「或俱不出」,或者父母两个都没有出不净,这也不行。「或父精朽烂」父亲的精子朽坏烂掉,「或母」母亲的卵子有问题,「或俱」,或者是父精母卵二者都有问题。
「如是等类」像这一类父精母卵的问题,「种子过患应知」,称为种子过患应当了知。
韩清净《披寻记》:种子过患者:此中种子望义假说。如谷麦等望能生芽,假名种子,非亲生彼而得种名。此亦如是。以异熟果从自种生,非离戏论及业熏习,别有种子可得故。
父母的所遗出来的不净,叫做「种子」。此处所说的「种子」,这是假说假名为「种子」而已。此处所说的种子相对于增上受生的道理而假说。像谷麦等对望能够生芽,就假名为种子,并不是说它能亲生芽而称为种子。
异熟果是从自类种子所生,真实的「种子」,是众生本身的名言熏习,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才是「种子」。离开了名言熏习、业熏习之外,另外没有「种子」。
云何宿业过患?
什么叫做「宿业」的「过患」呢?就是过去造的业,这里边有问题,有障碍,不能够入母胎。
谓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长感子之业,或复俱无。
「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或者是「不作」;或者作了,而没增长,结缘结的不够。「感子之业」,能感得一个子女的业力。没造这个业,或者父亲不造作、不增长,或者母亲没有造作、不增长,「或复俱无」,或者父亲、母亲都不造作、不增长感得子女的业力。
或彼有情不作、不增长感父母业。
「或彼有情」,或是这位有情没有造作或增长感得父母的业力。他没有造作,或者造了而没有增长。造而「不增长」,虽然有了这个业,但是这个业力量不够,那也不能够感父母业。
这里的意思就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说。某甲和这个人结了缘,例如他本来要当这人的子女,但是缘结的不够,那就不能以他为父亲、为母亲。
或彼父母,作及增长感余子业。
或是他的父母造作以及增长感得另外的有情来作他的孩子,这个中有就没有机会入母胎了。
或彼有情,作及增长感余父母业。
这是又一种差别的情形。这个中有本来要到这里投胎,但他是作了及增长了感得另外有情为父母的业,那也不能在这父母这里投胎。
所以众生结缘,人与人之间结了缘的时候,不想给他做儿、做女还不行。结了缘的时候,他就是要给你做父母,你要给他做儿女的。没有结缘勉强也是不行的。
或感大宗叶业,或感非大宗叶业。
「宗」者,族也。「大宗」在一个族姓里边,最有权威的人。「叶」是世代的意思,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叶」当做事业讲,一事一事的传下来。生大宗叶,就是出生在望族世家、富贵的人家。
或者是这个中有造作了这种业,这种业能感得「大宗叶」的「业」,这不是一般的人家,这是望族世家,而中有的父母这里却不是望族世家,条件不合,中有不能去投胎;或者是中有造的业是能「感」得「非大宗叶」的「业」,那就不能到「大宗叶」那去投胎。
这是种种的差别,福报不相称,若没有造那个因缘,也不能入胎。
如是等类,宿业过患应知。
这些差别的情形叫做「宿业过患应知」。中有的父母及此中有,他们彼此过去所作的业不能互相感得当父母子女。彼此的因缘不够,对望于不随顺入胎,叫做「过患」。
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中有要「入母胎」时,母亲要健康,父母亲有爱染心,中有正现在前,父母的种子没有过患、业力刚好、福报相称可以感得互为父母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缘,建立得刚刚好才会来投胎。
「若无如是三种过患」,也「三处现前」了,中有就「入母胎」了。
学习佛法,就会明白,互为父母子女,都是自己造作的业来的。为什么父母会生下他?为什么他有这种父母?为什么他有这种子女?这都是彼此过去所作业感得的果报,知道如此,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前一篇:天台慧文、慧思二师的禅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