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胰管(main pancreatic
duct,MPD) 在胚胎早期由背侧胰管(Santorini duct,桑托里尼管) 与腹侧胰管(Wirsung duct,维尔桑管)
融合而成。
胰腺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发生率约为10%。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被意外发现。一些患者可出现慢性腹痛和特发性胰腺炎表现。腹胰管(ventral
pancreatic duct)和背胰管(dorsal pancreatic
duct)未融合或者融合不完全,错误地变成了开口小(开口于小乳头)的背胰管(ventral pancreatic
duct)引流绝大部分胰液。
诊断标准:背侧胰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诊断需符合以下3点:
1,背侧胰管开口于小乳头,胰液主要经背侧胰管引流;2,腹侧胰管短、细小;3,背侧胰管管径比腹侧粗。
同时,需按照胰腺分裂的概念分为3型:
I型为背侧胰管与腹侧胰管无交通(完全型);
II型腹侧胰管缺如;
III型背侧胰管与腹侧胰管之间存在交通支(不完全型)。
II型胰腺分裂最多,达61.1%,其次是I型,III型最少见。胰腺分裂畸形还常并发其胆道畸形,如胆总管囊肿、胰胆合流异常等。
胚胎发育到3~4周时,由前肠与中肠交界处出现胰腺3个始基,一个背胰二个腹胰始基,随着胚胎发育,左腹胰退化,右腹胰始基旋转后形成胰腺钩突及部分头部,背胰形成胰腺的部分头部、颈部、体部、尾部。胚胎时期的腹胰管与背胰管不融合或融合不全,即形成胰腺分裂畸形。


检查前须禁食4~6h ,禁饮1~2h
以减少胃内液体干扰。训练病人呼吸,平静呼吸及屏气动度应保持一致,告诉病人最大屏气时间,力求配合。
近来有研究[11,12]认为通过注射促胰液素进行动态MRCP成像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技术。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液体和碳酸盐,可以提高胰管的显示率,并提高成像质量。此外呼吸触发3DMRCP可以获得薄层任意断面图像。可以提高细小胆管的显示情况。而且可以减少因屏气不好造成的运动伪影。
[11]Matos C.Metcns T.Deviere J。Delhaye M,Le Moine O。Cremer
M.Pancreas divisum:evaluation with secretin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J].Gastrointest En
dose,200l。53:728—733.
[12] Hellerhoff K J。Helmberger H,Rosch T,Settles M R.Link T
M.Rummeny E J.el a1.Dynamic MR pancreatography after secretin
administ ration: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J].Am J
Radiol,2002.179:12l一129.
胰管走行,参照文献分为四型[7]
:下降型(descending),主胰管从胰尾到胰头逐渐下降;S 型(sig moid ),胰头部主胰管走行成S
状;垂直型(vertical ),胰头部主胰管走行垂直,与胆总管平行,体尾部突转水平走行;环型(loop
configurations),胰头部主胰管成环状。
图1-下降型,主胰管从胰尾到胰头逐渐下降;图2-S 型,胰头部主胰管走行成S状;
图3-垂直型,胰头部主胰管走行垂直,与胆总管平行,体尾部突转水平走行;图4-环型,胰头部主胰管成环状。
MPD的管径自胰尾到胰头逐渐增粗且边缘光滑,在青壮年人通常为2~3 mm,老年人可达5
mm。我们认为在MRCP 上主胰管直径大于3.5mm 即认为增粗。由于MR 空间分辨率较低,MRCP
对一些小的充盈缺损显示不清,对胰管梗阻的良恶性鉴别也很困难。MRCP
显示的是一种静态图像,它不能描绘胰管的各种动态改变。同时,MRCP
也容易受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气体的影响。它可能将胰胆管内的小气泡或局部胰管的塌陷误认为结石,也可将真的结石漏诊。
在胰腺颈部的Santorini管与Wirsung管接合处,MPD的管腔有时呈现一处轻微的局限性狭窄(图15),其影像特点是狭窄段光滑,近侧(上游)
的胰管无扩张改变。藉此可与病理性胰管狭窄区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胰腺中MPD是以单一管腔形态存在的。但在少数个体,胰体部或胰头部主胰管可以发生分叉[21],形成分叉型MPD。与胰腺分裂和副胰管解剖变异不同的是,发生于胰管末端的分叉型MPD的2个管腔均通向十二指肠大乳头(图16)。
[7] Fulcher AS ,Turner M A .MR pancreatography: a useful tool
for evaluating pancreatic disorders[J].Radiographics
,1999,19(1):5-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