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2022-03-14 14:51:28)
标签:

神经

发病机制:弓形虫从入侵部位进入血液后散布全身,并迅速在宿主的细胞内繁殖,造成局部组织的灶性坏死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当机体免疫力缺陷时,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     

病理改变:引起过敏反应、形成肉芽肿样炎症 。  弓形虫所致的局灶性损害,尚可引起严重继发性病变,如小血栓形成、局部组织梗死,形成空腔或发生钙 。     

临床表现:约有50%的弓形体病人可伴有脑弓形体病。 

获得性脑弓形体病,潜伏期3天至2年不等,可是原发性脑病也可是全身弓形体病的一部分。临床可有脑膜炎、弥散性脑病、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或精神异常等表现。 

先天性脑弓形体病 孕妇被感染后常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存活婴儿可有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缺陷等发育异常     

化验检查:

脑脊液:细胞总数增多(小于1000×10E6/L),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有嗜酸粒细胞和蛋白增高。头颅CT检查见单个或多个环状或低密度病灶, 脑脊液、淋巴结中查到弓形体滋养体即确诊     

免疫学检查:血清和脑脊液抗弓形体抗体检查可呈阳性,弓形虫在人体细胞内可长期存在,故检测抗体一般难以区别现症感染或以往感染,可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以及其动态学变化加以判断。

CD4+T淋巴细胞>200/μl时,患者很少患弓形虫脑病;<50/μl时易患。

DNA杂交技术:显示特异性杂交条带或斑点为阳性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      

临床表现:临床可有脑膜炎、弥散性脑病、癫痫发作  颅内占位病变或精神异常等表现。主要症状:头前部疼痛、低热、意识模糊、定向力障耐。复视、同侧偏盲 、步态不稳、震颤、幻觉、癫痫、中风,多在一年内死亡。

影像学表现:

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丘脑以及灰白质交界区,常多发(85%)。   

CT:不均匀低密度,伴周围水肿。增强结节状或环形强化,可见靶征。

MR:斑片状或团样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病灶信号改变与病程及治疗有关。未治疗或治疗10天内,病变囊腔内为液化坏死区,呈T1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囊壁呈T1等信号、T2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随病程进展或治疗10天后,中心区为凝固坏死,T2FLAIR呈中心低信号、中间高信号、外侧又呈低信号的靶征。周围水肿明显,与病灶不成比例,但在非AIDS患者中,有时可见病灶周围无水肿,也没有占位效应。MRSLip峰出现,Cho峰不升高

增强扫描:小病灶呈均质点状或结节状强化,有囊变坏死则为环形强化,有时环形强化灶中心或壁内侧见点状或小块状强化影,称为靶征或偏心性靶征,这对诊断弓形虫病有较高的特异性。

还可表现为开环、多环/蜂窝、环中环征、同心圆靶征、壁结节/中央点征、脑膜强化以及中央区等短T1短T2信号,重度水肿等。  

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淋巴瘤(无Cr及NAA峰)及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霉菌、TB等)鉴别。

治疗: 磺胺嘧啶:1.0~1.5g,4次/d,口服或肌注; 同服乙胺嘧啶:成人首次负荷量200mg,,此后为50~70mg(儿童1mg/k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1月(须与叶酸10-20mg每日一次, 合用)。出现脉络膜视神经炎者加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艾滋病相关脑病-弓形虫脑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