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基本技术参数(来源:影像技术信息网)
(2013-01-21 19:33:11)
标签:
杂谈 |
带宽
接收带宽是指MR系统采集MR信号时所接收的信号频率范围。减少接收带宽可以提高图像的信噪比,但可导致图像对比度下降。同时,减少扫描层数,扫描时间延长,并增加化学位移伪影。
MR激发脉冲使用的是射频波,其频率范围称为射频带宽或发射带宽。射频脉冲的持续时间越短,即脉冲的形状越窄,傅里叶变换后其频带带宽越宽。层面厚度与带宽成正比,即层厚越厚,带宽越宽。人体组织信号为不同频率信号的叠加,包括被激励的组织和噪声。射频带宽越宽,信号采集范围就越大,噪声也越大。(带宽↓--SNA↑--扫描时间↑--化学位移伪影↑--对比度↓--扫描层数↓)
层间距(GAP)
即不成像层面。选用一定带宽的射频脉冲激励某一层面时,必然影响邻近层面的信号,为了杜绝成像之间层面的干扰,通常采用如下解决办法:(1)增加层间距:一般要求层间距不小于层厚的20%。层间距过大,容易漏掉微小病变;层间距越大,图像信噪比越高。(2)如果扫描部位或病变较小,不能选择过大层间距或无层间距时,应采用间插切层采集法而不选择连续切层法,以克服相邻层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信噪比。
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方向
频率编码方向上的FOV缩小时不减少扫描时间。而相位编码方向上的FOV缩小时,扫描时间减少。
相位编码方向FOV应放在成像平面最小径线方向,不但能节省扫描时间,又可避免产生卷褶伪影,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如做腹部、胸部横断位扫描时,相位方向应应放在前后方向,相位编码方向FOV可减少25%,能节省1/4的扫描时间。
选择的相位编码方向应能避开在相位编码方向的运动伪影不在主要观察区。如行肝脏扫描,要观察肝左叶病变,为了避开主动脉伪影对肝左叶的影响,相位编码方向应放在左右方向,此时,不能减小FOV,避免产生卷褶伪影。
信号平均次数
也称激励次数或信号采集次数,是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即在K空间里每一相位编码步级被重复采样的次数。扫描时间正比于激励次数。SNR大小与信号平均次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预饱和技术
使用预饱和技术可以抑制各种运动伪影,饱和带越多,抑制伪影效果越好,但要减少扫描层数或增加扫描时间。饱和带越窄,越靠近感兴趣区,抑制伪影效果越好。
回波链
每个TR周期中一次90°激发后所产生和采集的回波数目。主要用于FSE、IR和EPI序列。
回波链↑--扫描时间↓--SNA↓--允许的扫描层数↓
流动补偿技术
用特定梯度场补偿血流、CSF中流动的质子,可消除或减轻其慢流动时产生的伪影,增加信号强度。
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在相位编码方向产生伪影。选择时,应使频率编码方向或层面选择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垂直。
流动补偿技术常用于FSE
T2加权序列以及MRA中(大血管存在的部位)。T1加权时不用,因为T1加权脑脊液为低信号,而且最短TE延长。
呼吸补偿技术
在呼吸运动敏感的相位方向,集中采集呼吸周期呼气末至吸气初阶段的信号,可最大限度地抑制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用于T1WI检查胸、腹部呼吸运动伪影大的部位。
前一篇:FNH(来自D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