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音乐

(2009-05-08 23:09:53)
标签:

保健

养生

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

张坚庭

日本

 香港电影《音乐》

  片名:音乐
  地区:中国香港(ATV)
  类型:情景喜剧
  片长:60集
  首播:2000年
  监制:张坚庭
  演员:姜大卫 恬妞 张同祖 孙佳君
  剧情介绍
  由亚洲电视耗资二千万元,英皇电影集团负责制作的六十集大型处境喜剧<音乐>,快将隆重播出。由监制张坚庭摔领的台前幕后班底,阵容强劲,云集港台红星大汇演的创意喜剧,担保带给观众无尽惊喜。
  由于<音乐>剧情是围绕经营酒吧的一家人和来自不同阶层的酒客,日常遭遇到的喜、怒、哀、乐趣事为题,主景场地亦移师到跑马地一间真实酒吧拍摄,一班演员演出投入,对白精警,爆笑连场。

 【音乐疗法】

  用音乐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病痛称为音乐疗法。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的一些医院和大学里有人开始研究应用音乐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后,德、法、英、澳、瑞典、丹麦及日本等国纷纷兴起用音乐治疗疾病的研究和实践。
  由于音乐疗法效果显著,受到人们的欢迎,各国进一步成立了不少音乐疗法的专科和全国性协会或学会开展这项活动。1972年、1983年还先后开了音乐疗法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我国的医学界和音乐家们是较晚开始注意到国际上音乐疗法的进展,有一些医院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活动。如北京的精神病专科安定医院、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沈阳军区的202医院等。音乐疗法已经引起中华医学会的重视,着手组织这方面的有关活动,学会音响出版社从优生优育方面着手,录制推广了一些胎教音乐,幼儿催眠曲、优教音乐如“春芽”曲集等,很受人们的欢迎。
  实际上,古今中外应用音乐治疗疾病有过很多历史经验。古代中国、埃及、阿拉伯、希腊和罗马,已有学者或医学家论述音乐治病的道理和经验。如祖国医学“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把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1、2、3、5、6)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忧、怒、喜、恐)相联系,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伟大学者孔子、毕达哥拉斯、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都论述音乐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在工作间隙,业余之暇聆听音乐或自己演奏乐曲,对调剂身心起到极好的作用。
  近代许多科学家研究了音乐与心理学、生理学的关系。如H、M、Sutermelster(1951年)发现大调乐曲可引起脉搏,呼吸增快,小调乐曲则使其减缓。H、Weihs(1954年)指出旋律优美、音调不很强的音乐能促使副交感神经进入优势状态,音调强烈、旋律起伏激烈的音乐使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美国的医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即把从事爵士乐、摇滚乐的乐队队员做脑电图、心电图测试,发现这类音乐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心律不齐、脑电异常者占93%以上:而把演奏古典乐曲的管弦乐队队员进行同样的测试,结果却与前者完全相反,他们不仅没有病,比一般人更健康,健康率达95%以上。
  当前,欧美各国和日本的某些大医院和医科大学已经在手术室、分娩室、病室和康复中心开展音乐疗法,以减少病人的不安和痛苦。瑞典、英国有的口腔科用音乐代替了麻醉术,日本的医学家利用音乐来促使母亲的乳汁分泌,约可增加20%。甚至有的科学家利用音乐来提高奶牛的乳汁产量,促进瓜果蔬菜生长的试验,更证明音乐作用的奇异功效可以扩大到动植物的生产活动范围。
  人类在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唤,两性爱慕而欢歌、生活里喜怒哀乐时叙诉发泄激动的感情,以及渴望诉求之心的幻想祷念等等,都是音乐的起源和反映的本质内容。它是人类心理上和生理上变化的有声表现,而反过来它又能作用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变化。音乐疗法的共振学说认为,音乐的基本要素节拍,和人体心跳脉动节律相呼应,旋律恰如神经兴奋和抑制的起伏变化,尤如机体的五脏六腑协调运动,音色和人的气质性格很相似。
  所以,它自然成为人体生理的最佳协调者。人体和环境永远是个统一体,人类机体离开了声、光、色彩、气味、冷热、辐射等大自然的环境要素,是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生活下去的。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永远对于声音——噪音和乐音起着反应,噪音有害于机体,而乐音有利于机体。如果选择的乐曲正确适当,它就可能起到调整机体身心上病理状态的作用,起到促进机体健康发展的作用。
  应用音乐治疗疾病,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指的是优美的乐曲往往很容易受到众人的喜爱,即使他(他们)对音乐不甚了解,但娓娓动听的乐声或旋律很自然地令人为之陶醉,就像美丽的色彩或形象很自然地为众人所喜爱一样,这是人类美学认识上的共性表现。因此一般说,播放众所周知的优美乐曲就可以对健康人或病人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作用。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对于每一位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来说,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
  人分男女老少,思想文化程度不一,地区民族生活各异,职业兴趣爱好不同,气质性格健康状况有别,病情轻重心理状态不一,音乐修养参差更大,怎么可能对乐曲产生完全一致的反应或爱好呢?每个患者病痛不同,必然有着极其复杂的个体选择性,这又是美学认识上的特殊性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爵士乐
后一篇:摄影的知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