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正本,让行贿者望而却步
(2022-05-12 11:18:08)
标签:
原创时评查处行贿驻马店纪检监察网感谢编辑用稿 |
分类: 散文随笔 |
清源正本,让行贿者望而却步
发布时间:2022-05-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要“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严肃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行为”;随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要求坚决查处行贿行为,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以及向多人行贿。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在部署2022年主要工作时,再次提到“加大打击行贿力度,探索实施行贿人‘黑名单’制度”。
受贿和行贿一体两面、相互依存,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颗“毒瓜”。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广告有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受贿行贿就像非法商品交易的买卖双方,在违纪违法的链条上,行贿是诱发受贿的前因。严查行贿行为,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是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清源正本之举,能够有效保护党员干部不受非法“侵害”,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应引起高度重视,放开手脚依规依纪依法惩治,坚决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形成强力震慑,减少政治生态“污染源”。
行贿行为危害极大,面广点多。行贿的方式多种多样,行贿的手段五花八门,可以是金钱的、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不论何种行贿,都严重损害市场经济活动、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严重腐蚀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态势,让人们失去公平竞争的信心,损毁的是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力,污染的是和谐的社会环境和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间接啃噬人民群众的利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所以,对行贿行为,特别是十九大以后的行贿行为要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让行贿者付出惨重代价,感到烧灼般的疼痛,才能减少行贿行为,为党员干部多加一层“防腐网”。
要断绝行贿念头,必须多管齐下、联合施治,让行贿者寸步难行。除了纪检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中的行贿人加大查处力度外,相关部门还要及时把查实的行贿者纳入特殊的失信人“黑名单”,在媒体予以公布,限制进入“黑名单”的行贿者在衣食住行方面高消费,甚至影响其子女考学和就业,让联合惩戒彰显威力,让人们谈“行贿”色变。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24起行贿典型案例,公开发布了三批行贿人“黑名单”,涉及6家企业和106名个人,并会同多部门对“黑名单”上的失信主体进行联合惩戒,收到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纪法制度越织越密,治理上的漏点越堵越少,靠投机钻营、运用不正当手段攫取利益的机会越来越少。受贿行贿一起查,对行贿者严惩,一定能够使行贿者望而却步,由不敢贿到不能贿,再到不想贿,久久为功之下,必将减少社会治理的成本,让党员干部不再饱受行贿者的“围猎”和“糖衣炮弹”的攻击,使全社会风更清、气更正。(确山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