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做梦,坦克真的会飞起来

标签:
杂谈 |
文/张乃良
世界各国曾经染指飞行坦克
人们常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强者更强。那么,坦克这个“陆地猛虎”如果插上了钢铁的翅膀,那岂不就是天下无敌了么?几十年来,不论是出于战争需求的推动还是设计师们的灵感迸发,世界各国或秘密或公开地对飞行坦克付诸了实践探索。
美国工程师克里斯蒂设计的克里斯蒂飞行坦克,也称M1932,于1936年制成样车。它的战斗全重只有5吨,乘员3人,武器为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挺机枪。M1932式飞行坦克有两种起飞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45度的斜坡“起飞”,像高山滑雪运动员一样,可以滑翔飞越6米宽的障碍物;另一方式是,吊装在轰炸机的机腹下,在飞机飞临目的地前释放,飞行坦克边滑翔边下降,落地后便可投入战斗。克里斯蒂飞行坦克可以看作是坦克和飞机的“混血儿”。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飞行升力、整车的平衡、空地动力转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它至少可以得到几项“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种制成的飞行坦克;最先采用铝合金装甲的坦克;单位功率最高的坦克等。它的出现,比直升机还要早近10年。
苏联人关注飞行坦克,并不比克里斯蒂晚多少。早在1933年初,由苏联茹柯夫斯基流体动力研究所和航空工业总局第39工厂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便制成了轮履合一式飞行坦克的1﹕1木制模型。根据起飞方式的不同,设计组共提出了3种方案:坦克—直升机方案、坦克—滑翔机方案和利用平台滑翔起飞方案。由于种种原因,这几种方案或仅仅制成木制模型,或停留在原理性的“纸上谈兵”阶段,均未能进一步付诸实现。不过,当时苏联军方人士关注飞行坦克的研究,却是不言而喻的。到了1937年5月,苏联人设计制定了MAS1飞行坦克的研制计划,并制成了MAS1坦克的木制模型。其性能指标为:战斗全重4.5吨,乘员2人,武器是3挺机枪,装甲可防步枪子弹的攻击,最大航速200千米/小时,飞行最大航程为800千米。在设计上,MAS1飞行坦克很有新意,如圆滑的外表面,显示出较好的气动流线型;更绝的是,它具有可伸缩式的机翼,很像当代可变后掠角机翼的喷气式战斗机。当在地面行驶时,机翼缩回并收起在后方,不影响坦克行驶;当需要飞行时,机翼张开,来个“鲲鹏展翅”。这种独特的机翼结构,甚至使MAS1飞行坦克能在2000米的高空自主飞行。尽管MAS1飞行坦克最终也未能翱翔蓝天、驰骋大地,但是,无疑它是最接近现实的一种飞行坦克,也对后来人们的研制工作带来了启发。
MAS1由于种种技术上的原因最终未能投入实战。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面临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苏联不得不加紧研制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利用飞行坦克在敌后方突然着陆,把坦克的巨大威力和战术的突然性结合起来,是苏军极力推崇的作战构想,因此,飞行坦克的研制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坦克如果单由运输机空投的话,无法同时搭载乘员,会造成人与坦克分离,不利于坦克迅速投入作战。最后,苏军想到了滑翔机与坦克结合的飞行坦克方式。1940年,运输机设计大师安东诺夫开始了“飞行坦克”的设计。经过他一番苦心努力,运载坦克的滑翔机跃然纸上。它就是A-40,也叫KT-40,又叫“坦克飞翼”,主要由上下两个大型机翼组成,类似早期的双翼飞机,机翼由优质木材等材料制成,机翼下面可以安装一辆5吨重的坦克,坦克成为整个滑翔机的机身,机翼成为坦克的翅膀。“飞行坦克”降落时,坦克的履带充当飞机的起落架使用。
1942年,苏军建造了原型的“坦克飞翼”。随后,苏军开始考虑“飞行坦克”中坦克部分的选择。这个时候,苏军新研制出了很有作战潜力的T-60坦克。苏军认为,如果T-60能够进行远距离飞行的话,将取得很大的作战效果。于是,A-40“坦克飞翼”下面安装了一辆T-60坦克,成为世界少有的飞行坦克。整个原型“飞行坦克”重约8吨(其中,滑翔机为2吨多),翼展大约15米,全长大约11.5米,最大速度为160公里/小时。然而,由于“飞行坦克”较重,试飞中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拖载的母机明显感到吃力,发动机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驾驶员不得不提前放飞“飞行坦克”,以防止母机连同T-60一同坠毁!幸运的是,最后“飞行坦克”成功地降落地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最终这种飞行坦克再也没有进行新的试飞,更没有迅速投产进入实战,是技术的限制让苏军无可奈何。后来苏军曾试图对“飞行坦克”T-60进行“减肥”,但不可能大量减少装甲,只能把大多数武器弹药和燃料去掉。然而,飞行坦克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将无法给敌人致命打击,还可能遭到敌人毁灭性的攻击。不仅如此,飞行坦克如果没有足够燃料,将无法长时间作战。显然,战斗力如此差的飞行坦克是缺少实战意义的。因此,“飞行坦克”项目在首次试飞后不久就被秘密取消。
二战期间,日本军方也曾研制过飞行坦克,日本人称它为“飞行战车特三号战车”。1933年,日本陆军航空审查部、航空本部和第四陆军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始了特三号战车的研制工作。日本军方的设想是,这种飞行战车是在超轻型坦克的基础上,装上机翼,再用其他飞机在高空曳航。到达目的地上空后,切断曳航索,坦克在低空滑行一段距离后着陆。着陆后,坦克乘员要将机翼卸掉,这样便成为一辆“纯坦克”可以投入战斗。按照计划,飞行坦克主要由三菱重工制造,战斗全重为4.2吨,机翼全长22米,机翼面积60平方米,可在4000米的高度由另外的飞机曳航,巡航时速为250千米,滑行时速为174千米。当时,研制方已经制成特三号战车的模型,提交军方审查,但最终未获通过而胎死腹中。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9年4月(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