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为何不能海外务农?

(2009-06-04 10:20:29)
标签:

杂谈


文/薛 

最近我接待了一个国内来的留学生。他毕业在即,赶上美国经济低迷,留下来找工作怕是无望了,他想去南美投靠亲戚以求发展。当得知他是从国内的农学院毕业时,我大喜过望,告诉他南美农业正在崛起,他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可他迷茫地看着我,不解地说:“我学的是金融,对农业一窍不通,农业会有什么用呢?”我一时语塞。再问他是否了解去年粮价暴涨对世界农业的影响以及巴西等南美农业大国的崛起,他竟一无所知。
我不禁感慨:当我们的大学生抱怨自己找不到工作时,问过自己是否为工作做好了准备吗?如果你身在农学院,只知道金融时髦,于是一头扎进去,对农业不屑一顾,甚至不知道即使从金融的角度看,农业类股票去年恰恰是华尔街的明星。以如此狭隘的训练,又在毕业时赶上金融危机,也只能坐视自己的金融毕业证泡汤了。这样的状态能面对世界竞争吗?
大学生在农业面前如此不得要领,其实和中国的整个舆论环境在农业问题上缺乏想象力有关。记得不久前在两会上,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代表赵志海提出一个目光长远的建议:国家应支持农民到非洲创业。他去年随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组织的农业考察团到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埃塞俄比亚的农业部官员主动找上他,表示对中国的杂交谷子非常感兴趣。赵志海代表计算,埃塞俄比亚现有人口7800万,目前约有700万人口常年靠救济粮食维持生存,另有1000多万人常年缺3个月的口粮,粮食需求十分迫切。2000万亩杂交谷子可增产粮食30亿公斤以上,完全可以解决该国的粮食问题。他进一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和非洲国家谈判:如果一个人种20亩地的话,2000万亩就可以解决100万中国人的就业,还可提高农民收入。
可惜,媒体整天围着刘翔转,海外务农的提议早已被人们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去年曾写过一篇《去巴西种地》的文章,呼吁中国农业走出去。许多美国农民已经到巴西开拓事业。一个十八九岁的美国小伙子,几年就拥有了几千英亩农地,俨然是一个农业CEO。而中国农民,则还守着家里的一亩二分地挣扎。这样怎么可能有出头之日?正因如此,我特地撰文为赵志海先生的观点鼓吹。但文章转了几家报社,却难见天日。一家说:这个问题,我们的读者不感兴趣。另一家说:你太异想天开了。我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中国的电冰箱厂建到美国就不是异想天开?当今世界的农业全球化并不比制造业的全球化落后。为什么媒体对农业有如此大的偏见?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9年4月(上)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