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用“跨洋运河”来端掉美国老巢
(2009-03-27 14:08:29)
标签:
杂谈 |
文/王
俄罗斯要开凿尼加拉瓜运河,这标志着俄重返拉美计划迈出了实质步伐,将是对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和利益的重大打击。
去年12月以来,俄罗斯开始了重返拉美的重大战略举措,除了与美国宿敌委内瑞拉开展了两天军演外,与古巴的关系也在积极的恢复中。在这些事件中,尼加拉瓜总统对莫斯科的访问似乎不值一提,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关于开凿“第二条巴拿马运河”——尼加拉瓜运河——的表态,对美国来说不啻一声惊雷。
狭长的中美地峡连接北美和南美两块大陆,而将其凿通并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人类实现了远洋航行之后最大胆的梦想之一。为此,不少科学家在19世纪作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在所有“两洋运河”的方案中,巴拿马方案和尼加拉瓜方案得到了专家的青睐。
巴拿马方案的总长度只有80多公里,而尼加拉瓜方案却达到了280公里。但是,尼加拉瓜境内有中美洲最大的湖泊——尼加拉瓜湖以及圣胡安河,在这一湖一河的帮助下,尼加拉瓜方案的施工量小于巴拿马方案。两个国家为了让这项世纪工程能落户本国从而永享工程带来的“地利”,对可能的投资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攻势。
法国人在1878年首先看中了巴拿马方案,与巴政府签署了协议并于1883年开工建设。但不久后爆出的工程贿赂丑闻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这份合同也最终打了水漂。
在法国之后,美国成为了最为可能的投资者,而华盛顿也确实需要这样一条运河来促进该国与南美洲的贸易。于是,美国财团的大佬们又成了两个中美洲小国的游说对象。美国专家首先看上了尼加拉瓜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但是,临近运河规划路线的几座火山成了该方案最让人不放心的地方。尽管尼方一再声明这几座死火山不会喷发,但谨慎的美国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尼加拉瓜方案,选择了巴拿马方案。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历经10多年的建设并付出了将近3万劳工死亡的代价后终于开通,实现了人类的百年梦想。但是,运河的开通并没有让尼加拉瓜人放弃建设自己的“两洋运河”的努力。在此后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尼加拉瓜这个小国尽管命运多舛,但他们却从没有放弃“运河梦”。
1909年,美国人首先派来军队推翻了尼加拉瓜政府,这使得任何建设运河的设想都化为了泡影。1916年,根据美尼两国签署的《布赖恩-查莫罗》协定,美国取得了尼加拉瓜所有运河的使用权和在部分岛屿上驻军的权利。该协定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失效。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索摩查政权倒台后长达10年的在桑蒂诺解放阵线和亲美武装之间的内战。
“尼加拉瓜运河”2.0版
尼加拉瓜在上世纪90年代重获和平后重新开始考虑修建“尼加拉瓜运河”,并曾尝试从欧洲和日本吸引投资。尼加拉瓜当时的考虑是,巴拿马运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航运的要求,现代航运中集装箱的普遍宽度是56米,而巴拿马运河当时只有33米宽。
2006年,时任总统的博拉纽斯宣布了建设“尼加拉瓜大运河”的具体方案。根据这一方案,该工程将需要2万人的劳动力和12年的时间以及200亿美元的投资,而当时尼加拉瓜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0亿美元。
但2007年巴拿马方面决定扩建运河的消息给尼加拉瓜的计划泼了一盆冷水,当年9月3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动工,预计于2014年运河100周年时竣工,届时巴拿马运河的容量将是现在的2倍。但2008年,尼加拉瓜高层宣布,他们的项目仍有极大的可行性,并决定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计算,总投资将需要180亿美元。
尼政府共为跨洋运河修建工程准备了3套方案,其中两套方案计划通过一条铁路连接两大洋。而俄罗斯更感兴趣的是第三套计划,即利用尼加拉瓜的内陆湖泊河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修建一条可以通过大型货轮的运河。
大国争夺与国家利益的重合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9年3月(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