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呼喊:养老金曾是我唯一的安慰

(2009-03-27 11:48:10)
标签:

杂谈


文/张胜波
高校教师退休好似“割肉出仓”

去年12月中旬,广东许多事业单位收到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文件迅速被口耳相传,引起轩然大波。基本证实的是,在广东此番改革中公益性的学校和医院由公益一类改成公益二类,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有教授粗算了一下,如此,养老金可能会少两三千元。
李老师(化名)是广东某省属高校的一位普通教师,60年代末参加工作的他有40多年工龄,完全符合学校“30年工龄,且是副高以下职称”的退休条件,但他一直坚持没退。不过这次亲眼见到“文件”后,他也坐不住了。
“正常退休后能拿接近4000块。真按照企业单位的情况,只有2500多块。我的一个高工亲戚也才拿到2000多块。”去年12月15日,李老师来到学校人事部门进行了咨询,并提交了退休报告,待批。
那一段时间,该校的很多“有退休可能性”的老师都提交了报告。这下,轮到学校坐不住了。广东一所规模较小的专业学校,年前竟然有100多名教师提交了退休报告,“很多还是学科带头人啊,现在50多岁就要提前退休了,谁来上课啊?”
李老师所在的学校紧急召开了数次大会,工作显然取得了成效,“估计有90%的老师撤回了报告。其实退休对收入影响还是挺大的,尤其是正高职称和处级、副处级干部,一个月马上要少几千块钱呢。”
然而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升温,许多老师又开始惴惴不安起来……
李老师坚持没撤退休报告,准备从此就退出工作舞台,开始自己另外一段人生。“这就像股市,我是割肉出仓。虽然有损失,但是留一部分、卖一部分,撤了退休报告的人可能套进去了,当然也很可能没问题,将来能享受好待遇。”

养老金曾是我唯一的安慰

在此番养老金改革中,已经退休的“老人”没有影响,退休之日遥远的“新人”也并无感觉,而心理波动最大的就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正面临退休的“中人”。
一位出生于1949年的网友则把自己的人生境遇编成了“顺口溜”:“我与新中国‘同生’,发育时吃不饱饿得昏头昏脑;初中毕业‘文革’到,无奈插队落户向农民讨教;进城后苦读数年得文凭,好不容易进事业单位,市里财政不好,工资拿个半饱;工作30多年,奢望退休还好,这次养老改革又轮到,像我这样的真还不少。”
曾因“疯狂补课”、“灰色收入”而备受诟病的教师群体,也成了这次养老金改革中大倒苦水的人。
“很多人说事业单位宽泛,养闲人。哪里是那样轻松,就我在学校而言,工作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当班主任每天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7点到家,讲课之累还在其次,永远解决不完的学生问题,领导布置的繁琐而毫无意义的事务,其余时间还要接听家长、学生以及领导不期而至的电话,再加上备课、批作业等,假如没有寒暑假我们真的会崩溃的。”
“学校里很多像我这样叫‘副科’的人,也根本不可能去挣外快。在一线大城市,工作了十几年,除了教师节以外根本就没有什么过节费,其他福利更是谈不上,每个月拿到手的也只有3000块钱!”而所谓“灰色收入”,也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而已。
“虽然钱少,想着退休后的生活可能不会太过贫寒,也都认了。可现在突然朝令夕改,不能想像养老金改革之后的生活状态!对教师来讲更是绝妙的讽刺,一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阳光、美好的幸福人生理念,一边要应付残酷的社会现实。当年我们图的就是一个劳动保障。现在都是奔四十的人了,我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也有人提出,此项改革违反了《教师法》中“教师工资不低于同级公务员的工资”的条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