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出租车危局有警示

(2008-11-28 15:47:51)
标签:

杂谈

文/钟海之

一座偌大的直辖市,一夜之间,满大街的出租车竟全部失去了踪影。事隔仅两天,罢运的出租车大多恢复营运,一起罕见的大规模罢工事件,迅速得到了化解。
11月3日,重庆全城出租车罢运。新华社迅速进行了详细报道。重庆地方当局当天上午就召开紧急会议,出台对策,勒令出租车公司立即下调违规上涨的管理费,并向市民公开道歉,平息了矛盾。
信息公开,谣言不起,重庆市地方当局对这一事件的应急处置可谓迅速得体,甚至还把这一突发事件转化为了一次成功的政府公关行为,外界反映较为平静。
但在笔者看来,面对此类事件的处置,及时稳妥的政府公关手段是必要的,但是要想真正化解和消弭社会矛盾和危机,绝对不能仅仅依靠这种见招拆招亡羊补牢式的政府公关——施政者更需要做的是详加研判,去寻找背后隐藏的制度化问题。
此次罢运事件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看似偶然,实属必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暴露的是大陆出租车管理的一个共性问题——公司化剥削。通过行政审批,出租车经营权成为某些公司的特权,这些公司也因之成为一本万利的食利寻租阶层。
应该说,这一行业的利益失衡和利益矛盾,早已超越了社会生活的局部范畴,媒体报道对此种内幕也屡有披露。但是,规费重、加气难等问题,却直到出租车司机采取了罢工这种极端方式后才得以解决。这岂非应了那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老话?
据报道,仅免除出租车公司违规上涨的规费一项,许多的士司机至少每人每年可增收近两万元。罢工的效益和效率,都颇为可观。对执政者而言,这又会引发一个新的连锁问题:由此会不会迅速形成示范效应?
历史经验表明,人均收入达到1000至3000美元,一个国家就会进入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正快步进入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的频发无时不在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和底气。若处置不当,矛盾就有可能恶化为社会危机。
是曲突徙薪、消弭祸患于无形,还是消极地去防范,答案不言而喻——城市计程车管理行业之外,还有哪些问题应该梳理了?
(摘自《侨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