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胡
2008年6月22日,在北京昌平七里渠的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大院里,一支头戴凯夫拉钢盔、肩挎“95式”突击步枪和“06式”微冲的特警部队被授予了“蓝剑突击队”的队旗,这支120人的队伍将在奥运会期间承担最艰巨的反恐任务。
按照美国特警标准打造
“素质最优秀,装备最精良,纪律最严明,作风最过硬,战斗力最强”——这五个“最”,是北京警方高层给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的定位。而“蓝剑突击队”正是从这支最顶尖级的队伍中再次遴选出来的。
2005年12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成立,它集合了原刑侦总队特警支队、巡警总队特警支队两支最优秀的队伍,按照“SWAT”性质组建。“SWAT”这几个词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洛杉矶,当时洛杉矶一系列恶性暴力事件迭出,使得警察局局长里尔·盖茨意识到他们的训练教程已经落后了。于是,在几名退役陆军军官的帮助下,洛杉矶警察局下属的一个部门开发出了一套以军用武器和战术思想来进行城市环境下的反暴力作战的教程,并开始训练和组织一个特殊的战斗部门。到1967年底,该部门已经训练了60名警官,并将他们集中成了一个新的单位“D小队”。整个队伍由6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有5名成员:组长、狙击手、观察员、侦察兵和断后卫兵。
局长里尔·盖茨一开始就申请将这支队伍叫做“SWAT”,即“Special
Weapons Attack
Team”的缩写(即特种武器攻击队)。令洛杉矶警察局非常自豪的是,在过去的30多年中,“SWAT”参加的所有反恐怖行动中,共解救了超过3000名人质,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例因为行动失败而导致人质遇害事例。如今“SWAT”这4个字母已超出它的本意,而成为“特警”的代名词了。
“北京市公安局已经成立了特警队伍,这也是作为我们打击犯罪、反恐防暴的一支力量来建设的,他们有非常严格的训练,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支队伍。”奥组委安保部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绍武曾经这样介绍这支队伍。
已正式组建的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总人数810人,平均年龄26岁。这支24小时备战的精锐部队,负责处置北京市的暴力恐怖犯罪和重大突发事件任务,同时参与2008年奥运会的安保。
一流神枪手的大本营
早在2005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内部举行过一次低调的测试——各个分局尤其是刑事警察部门将精度射击水平较高的、45岁以下的现役警察名单上报至市公安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统一测试。
北京警方从通过测试的200人中又筛选出30人——根据成绩前10名被命名为“精英射手”,其余20人则为“最佳射手”。据说第30名的5发子弹射击成绩是48环(满分50环)。这30名特种狙击手,是特警总队中最精锐的一部分。
谁敢用头顶苹果?谁敢用真枪实弹来射击?他们敢!而且从未有人失手,现在,顶苹果射击已经成了这支队伍锻炼胆量和魄力的拿手好戏。“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很基本的。”特警队员唐国强说。一个成熟的特警队员在运动中射击,一般都能达到百发百中。
在特警总队直属支队办公楼,记者发现每一层的楼道里都有两个榜单——训练成绩排行榜和训练考核光荣榜。在张榜公布成绩、激发民警训练热情的基础上,特警总队在训练过程中坚持“三个不放过”:训练跟不上进度不放过,坚决补练;训练态度不认真不放过,坚决严肃处理;训练考核不合格不放过,坚决复训。
据统计,自2005年底组建以来,特警总队先后出动警力10.3万人次,参与完成各种大型活动保卫、配合缉捕重大犯罪嫌疑人、排除可疑爆炸物等勤务1.2万次,通过主动盘查和协助相关部门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400余名。
2006年6月8日上午,犯罪嫌疑人王某因被原单位解聘,心怀不满,持一把水果刀和一把菜刀,将原单位的两位负责人扎死后,又准备用汽油烧毁该单位。由于没有弄到汽油,王某便爬上该单位五楼楼顶西南侧。接到市公安局指令,特警总队携带武器、气垫等装备迅速出警。一到现场,狙击组、抓捕组、外围控制组、高空营救组分头行动,控制制高点,分析最佳抓捕方案。经过一番周旋,特警在对嫌疑人进行劝解时,趁其不备,一个箭步扑上去,将王某摁倒制伏。这只是特警们众多出警现场的一个场景。
既酷又实用的贴身装备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8年8月(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