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林剑纶
文明的游戏
这纷争的世界假如有那么一天,大家都能平静下来,停下手中的劳作,甚至是暂时放下武器,跨洋过海汇聚到一起,来到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体能和力量的平台,在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中,来比试体力、速度,比试最高难度的动作和最具优美的姿势,比试谁在众多杰出的竞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最后胜利。而且最重要的是,使更多的人经历那种获取每一场胜利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享受这种竞技的过程所带来的情绪上的满足,愉悦和快乐。那么,这个世界是一个多么和谐美好、幸福满足和充满激情的世界!
这种形式的雏形,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雅典,就已经出现过。那时候的希腊人,在蓝天下,在阳光里,找到了人类一种最佳的方式来证明谁是强者的方法——体育竞技。他们无拘无束,赤裸着身体,在田径场上一展他们强健的体能,以竞技取代血刃,赢得欢乐和荣誉。这种运动一直延续了许多个世纪。
历史就这样过了1000多年,这种体现人类文明的运动几乎丢失。到了现代,世界重新拥有和不断扩大着这种运动,使之变成一个更加广阔和不可替代的平台,一个制造愉悦和快乐的平台,完全得益于100多年前的一位法国人。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遗余力,不辞劳苦,奔走呼告,逐步使奥运的目的宗旨深入人心,终于恢复了这一人类古代始发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这项运动从恢复开始,就深深地影响了越来越追求幸福理想和快乐生活的现代人,遂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事件,其意义怎么估量也不为过。
这个法国人名叫顾拜旦。
现代奥林匹克的诞生
顾拜旦,1863年1月1日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成长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父亲是位艺术家,母亲是位音乐家。那时,如今的大多数主要运动项目还没有诞生,有的项目也没有统一的规则。顾拜旦去过多次英格兰和爱尔兰,对英法教育体制十分了解。他发现“法国的儿童是被灌输了知识。他们变成了活字典,知识是填鸭式地灌输,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精力被耗尽。”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促成德国统一的冲突)中耻辱性的失利使顾拜旦更加坚信,法国人的身体素质比英国人差。
中学毕业后,顾拜坦先后在圣西尔军校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得了文学、法学和科学三个学位。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以及他的4次英国之行使他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大学毕业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法国的教育改革之中,陆续发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等著作,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与发展体育的建议。1888年,顾拜坦开始担任法国教育、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发起成立了“全法学校体育协会”,主张“充分接触大自然,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
当他得知英国什罗普郡的小镇马奇·温洛克成功举办了以奥林匹克为名的运动会时,不禁信心大增。当时,英国这个镇的体育爱好者、医生兼教师威廉·布鲁克斯,根据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式创办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人们十分踊跃,成为镇上的一个节日。原因很简单,布鲁克斯说:“目的是提高该镇和附近地区人们的精神、身体和智力水平。”他的最简单想法就是希望让马奇·温洛克镇的男人们不要再到啤酒屋里去虚度光阴。
当时又有人建议为那些好动的学生增加体育课,这样就可以使男孩子不再搞破坏活动,捣乱公共休息室。于是,产生了为这些孩子们举办运动会的朴素想法。1890年,顾拜旦作为法国公共教育部特使,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考察时,顾拜旦对他的朋友斯罗纳第一次讲到了自己重新“燃点”奥运会“圣火”的设想。
他把自己这些考察仔细思考后,一时才思澎湃,一气呵成,写成了有理有据、激情洋溢、追求体育竞技、重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奥林匹克宣言》。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索邦大学大讲堂宣布了他的宏伟计划。这样一个思想“炸弹”过于超前,纯粹空想,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人们问道,重建奥林匹克是什么意思?国际性的组织和运动会在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里能办得到吗?
宣言很快被打入冷宫。
但是,顾拜旦没有泄气,他不断奔走呼号,或是和王公贵族、政府官员见面,或是在群众团体、大学院校中,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推介自己的计划。他是职业的奥林匹克策划者、计划起草者、宣传鼓动家、组织活动家,无论在什么社交场合、会议发言,他都大声疾呼,渐渐地,《奥林匹克宣言》为更多人所知。
两年后,这个重磅的思想终于为人们所接受。
这年法国体育协会联合会计划在索邦大学召开“业余运动之研究及宣传国际大会”。会议原定只有7个议题,但顾拜旦在会前成功地加入了第8个议题——“论重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能性”。6月份会议正式开幕,共有2000人来到索邦大学大讲堂,其中包括79名来自12个其他国家的代表,包括法国各部部长、各国驻法国大使、法兰西学院成员以及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高层人士。在顾拜旦针砭时弊大声疾呼之后,最后,与会人士一致同意:
“重建奥林匹克运动势在必行!”
顾拜旦的梦想成功了,现代奥林匹克终于从纸上、从方案中走出来变成现实,正式诞生。
奥运会是属于世界的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8年8月(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