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生,必须从“最牛榜单”查起

(2008-07-11 15:40:46)
标签:

杂谈

招生,必须从“最牛榜单”查起

 

文/司爱武

连日来发生的两则新闻极大地触动了社会的神经。
据6月4日人民网报道,随着民办学校“招生大战”的开始,各学校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学生及学生家长,湖南衡阳一学校竟然在招生简章上明确注明了部分领导子弟及亲戚在该校的就读情况,其中教育局局长、人大主任等领导“榜上有名”,结果被网友称为“最牛招生手法”。
而据6月4日《河南商报》报道,近日一份“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招录人民警察笔试、面试总成绩排名”的名单在网上热传。这份名单中,不仅有所有考生的笔试、面试成绩,还附有哪些考生是谁的亲友,有谁打过招呼等信息。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巡视员、三级警监张新达及广东省纪委、省人事局等一大批高干“上榜”,对此监狱管理局称是将工作台账误传了,这真堪称史上“最牛招录台账”。
这两则新闻一经披露,社会舆论为之哗然,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起初,我怀疑这两则新闻是假新闻,不然就是有些人搞错了,平时光荣、伟大、正确的领导怎么会如此卑鄙、渺小和糊涂呢?我们整天倡导执政为民、礼义廉耻的领导怎么会搞这么原始、这么低级、这么下作的“勾当”呢?
这两份榜单是不是“黑榜”不好说,可至少不是“红榜”。这两则新闻出炉以来,我就在企盼着有关部门和有关上榜领导能立即站出来,希望他们义正词严地出面澄清事实、谴责那些假新闻的炮制者,乃至追究有关发稿单位的法律责任,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交代。
可如今,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那么的幼稚可笑:自己在替一些领导暗自鸣不平,他们自己却一个个做了缩头乌龟,没有人出来与媒体对质,这说明了什么?做贼心虚?
实际上,“最牛招生手法”和“最牛招录台账”的性质完全不同。领导往民办学校安排几个子弟和亲戚也实属正常,总比利用关系把子弟和亲戚安排到公校、名校要强百倍吧?可他们怎么能允许民办学校拿自己和子女来公开做活广告呢?是不是他们有什么把柄被民办学校掌握了?比如说他们的子女或亲戚在学校是不是享受了减免学费的特殊待遇?民办学校是不是私下给他们出了“广告费”?一些领导在民办学校中是不是也有“股份”……如果领导和民办学校之间啥瓜葛都没有,他们怎能容许学校明目张胆地拿自己来招揽生源?
而“最牛招录台账”的问题就大了去了。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的任用,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也要求,不按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录用或录用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视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录用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最牛招录台账”的备注名单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员和领导之间存在着“近亲”关系,而领导的批转、说情、打招呼等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节严重的徇私舞弊,这种做法不仅对其他报考者是极大的不公平,而且是对国家法规的公然亵渎和挑衅。
事已至此,我不再企盼有关领导能大胆地站出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我希望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等有关部门能从这两份榜单中入手,查查其中的猫腻,甚至不妨深挖一下,看看里面有没有权钱交易的肮脏勾当,有没有以权谋私的卑鄙之举,从而给无辜者清白、给腐败者打击,唯此才能让大众心悦诚服。
(《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