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74年正式批准研制到现在,印度“阿琼”创造了第3代主战坦克研制周期的世界之最,它被世人称为“最难产的坦克”。
文/陆  均
   
2007年12月10日,在拉贾斯坦邦沙漠的马哈詹测试场,印度悄悄开始了国产“阿琼”坦克的苛刻测试工作。“阿琼”坦克在未来印度装甲部队中能否扮演重要角色,此次测试将一锤定音。
   
据印度bharat-rakshak网站前不久报道,此次测试的两辆“阿琼”坦克,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历时30余年研发而成,印度希望“阿琼”坦克在此次测试中展现的新性能,能够满足军方的需求,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屏息”期待中。目前,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一共向军方提供了14辆“阿琼”坦克,此次测试的两辆就来自其中。
   
一位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科学家说,军方对“阿琼”坦克提出了数不清的缺陷,此次测试约持续一个月,这将决定“阿琼”坦克的未来。如果军方不看好它,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得到的采购量不会超过250辆,目前落实在协议上的采购量是124辆,已交付14辆。剩余100多辆的“空缺”有可能被新一轮T-90坦克采购协议填补。此前,印度已经以整车的方式从俄罗斯订购了310辆T-90坦克,另有1000辆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阿瓦迪(Avadi)坦克制造厂组装。
   
事实上,印度人早就对“阿琼”不抱任何希望了,因为“阿琼”在前几次的验收测试中屡屡败下阵来。离此次测试最近的一次是在2005年10月,当“阿琼”开进了拉贾斯坦邦的沙漠进行高温测试时,“阿琼”完全处于“中暑”状态:坦克的多种主要技术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就连发动机和火控系统也未能幸免,试验结果让印度军方大为不满。
“主战坦克”成为“主败坦克”
   
1972年,根据与巴基斯坦作战的经验,印度军方提出用一种新型坦克来代替“胜利”式主战坦克。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开始了新型坦克的方案研究,起初将该新型坦克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其为“阿琼”式主战坦克。但这位“战神”的降临十分艰难。
   
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阿琼”的研制计划,并为该项目进行了第一次拨款。原计划在1983年12月前完成第一辆样车,以后按每月一辆的速度再生产出12辆样车。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困难重重,实际研制进度落后于计划,到1984年3月,才制成了首批两辆样车并在次年3月迫不及待地将其首次公开展出。
1988年8月,印度对“阿琼”进行了第一次广泛的技术试验,结果发现了很多严重的技术问题。到1991年年底的时候,印度陆军对“阿琼”的缺陷实在放不下心,曾要求放弃这个项目,但没有获得政府批准,使该计划得以继续进行。然而在1994年和1995年的试验中,娇贵的“阿琼”仍无法满足已经降低使用要求和战术技术指标。在军方的试验报告中,多难的“战神”竟被判定为“不适宜上战场”,印度媒体则把“阿琼”由“主战坦克”戏称为“主败坦克”。而祸不单行的是,1996年用于部队试验的该型坦克又遭严重损坏,这引起了印度一些陆军军官的不满。他们公开称“阿琼”是“白象”,即“无用的累赘东西”。
国产不成,反倒成了“八国联军”
   
尽管如此,印度政府仍然对该项目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决定继续拨款支持研制。但该项目进度并未因此而走上轨道。印度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只好借助外国的力量,结果将“阿琼”弄成了“八国联军”,造成各子系统之间难以匹配。
   
此时,以制造“豹2”坦克而闻名的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出手相助。于是,“阿琼”摇身一变,长成了德国“豹”的模样。
   
“阿琼”的炮塔设计接近德国“豹2”坦克,形状方正,采用平直装甲。据称,印度还为“阿琼”专门研制了一种新型装甲,号称性能直逼英国“乔巴姆”装甲。该种新型装甲十分神秘,连印度军方特派的项目负责人和印度陆军总参谋长都不知道其性能数据。为了提高坦克的作战性能,印度研制部门为“阿琼”加装了许多国外装备,导致坦克一再“增肥”,“体重”达到58吨的设计极限,不但超过印度大部分公路和桥梁的承重标准,宽度也超过印度铁路货物宽度的限制。
印度军方预期,“阿琼”坦克的主要作战地域是西部沙漠地带。因此,坦克的机动能力至关重要。印度原本想用国内制造的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结果产品研制了10余年无法过关。“阿琼”只好换上德国MTU公司制造的柴油发动机。由于订货时没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条件,造成发动机展出故障。尽管厂商宣称产品性能一流,但1988年7月“阿琼”进行沙漠试车时,德国发动机也“掉了链子”。
印度吃错了什么药?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8年2月(上)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