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制造危机”解决:突破“阴谋论”笼罩的对立

(2007-11-19 15:00:14)
 

    沸沸扬扬的中国食品和其他中国制造的安全危机,似乎有“软着陆”的迹象,而其背后则是蕴涵着中美交往模式的重大变化,不得不察。
    风波骤起之初,北京还是维持旧的思路,那就是用“阴谋论”来给对方戴帽子。几乎所有的舆论都批评美国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嫉妒中国的经济崛起,是要散布另外一种“中国威胁论”,其目的还是要拖垮中国,北京官方也反复强调中国食品,“中国制造”是99.4%以上绝对没有问题,是双方对标准的认知不同等等。
    北京醒悟到,中国已经不是过去封闭的国家,而是对外贸易的世界强国,中国食品和“中国制造”如果无法建立品牌的效应,无法对海外消费者建立安全的信心,那么时间一长,中国产品的信誉就会一落千丈,“一粒老鼠屎就会坏了一锅粥”,“价廉物美”就会变成“价廉物危”,最终被市场淘汰。而在“中国食品威胁论”四起的这几个月,出口的颓势也开始显现出来。
    至于美国,虽然某些媒体和政客兴风作浪,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中国威胁论”挂钩,乘机“唱衰中国”,但是,大部分美国民众和政府都意识到,中国廉价产品对美国的重要性,短时间里也没有其他国家制造可以取代,无端抵制中国货,美国也会受伤,还有在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的运作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出事,各方难逃责任。更何况,美国的管理体制没有日本、欧盟那么严厉,不要求供应商提供来自政府检疫部门的卫生合格证书,从而给两地的不法企业创造作弊机会。
    因此,华盛顿也醒悟到,为着美国的利益,也必须与北京充分合作,帮助北京提升检查效率,与北京协商建立合理的检查机制,才能杜绝问题产品,继续享受中国提供的“价廉物美”的产品。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7年11月号(上)

(美国《世界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