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颐和园万寿山西 |
分类: 游记 |
北如意门往南有两座桥,一座是清乾隆年间建的半壁桥,后溪河上的单孔高拱石桥,从北如意门到佛香阁、长廊、仁寿殿等景点必经此桥。现存建筑为清漪园时期的。桥拱比较高大,下面可以通行帝后的画舫。风平水静的时候,半圆形的桥拱与水面上的倒影拼合成一个正圆,犹如一块玉璧。这也许就是“半璧桥”的来历吧。
因半壁桥上、下各有38级台阶,无法走车,1971年底在半壁桥东不远又建了一座无台阶的平坡面石桥,可过轿车。被称为林彪桥。这是一座钢架水泥结构平桥,它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为方便林彪乘车进园而修建的,这座桥属于特殊时期的产物,与周围的园林景观十分不和谐。在林彪事件之前,由于怕对这位“副统帅”不尊敬而惹出麻烦,那时的人们不敢把这座桥称为“林彪桥”,而是称它为“双木(林)桥”。
过了桥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往南到宿云檐城关,经石舫绕道前山。或者直接向西走后山。
过桥往南,就看到宿云檐城关。
再往南行就看到荇桥。来过无数次颐和园,却刚知道荇(Xing)桥的名字。它位于石舫西北侧,武圣祠岛与寄澜堂之间的河道上,该河道颐和园内称为“万字河”。荇桥以北为万字河北段,蜿蜒北行,直通“宿云檐”城关。荇桥以南可观望石舫,面临昆明湖盛景。桥洞南北两边的分水金刚墙为棱柱样式,雕工精美。棱柱上层雕成建筑斗拱之样式,斗拱之上各立一汉白玉石狮。石狮形态威猛,造型朴拙,形神逼真,为颐和园诸多亭桥中最精美者。
过荇桥西边是一个小岛。
从岛上再往北就是船坞,过了桥就到了宿云檐城关。
斜门殿,位于穿堂殿南侧,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座坐东朝西的殿房,面阔3间,硬山顶。匾额“斜门殿”。不知道为什么叫斜门殿,查了很多也不知缘故。远远看去,好像和这一排房子比它似乎有点斜,也许就是斜门殿的来历吧。


延清赏楼,位于小有天的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延清赏楼依山西向,是个2层小楼。
这片建筑从不起眼,现在用作买东西的地方,更是被人们忽略了。
小有天
斜门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