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2021-02-15 06:08:35)
标签:

颐和园

万寿山

东侧

四大部洲

花承阁

分类: 游记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

     从智慧海往北下山就到了四大部洲。这是颐和园后山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间,其规划设计以西藏著名古刹桑耶寺为设计蓝本,是当时清漪园内主要建筑群之一。

四大部洲建筑群修建为藏式,在须弥灵境殿南面山势比较陡峭高出地平约10米的金刚墙上,南北全长85米,东西宽130, 整组建筑群以香岩宗印之阁为构图中心,四周围绕着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月台等十九座建筑,各式碉房、喇嘛塔,随坡式交错,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万寿山后山汉藏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花承阁建筑群遗址位于后山中御路东侧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十九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殿址、砖墙、石雕、假山,多宝琉璃塔和石碑为砖石所建而得以保存至今。

    此建筑群由莲座盘云佛殿、花承阁、六兼斋及多宝琉璃塔组成,是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建筑座落直径60米、高7米倚山势筑成的半月形高台上,院内按山势分做二层台地。北面建有2柱牌楼山门,残存有抱柱石。院中置太湖石及石座。城台的外缘有37间半月形弧形彩绘游廊,游廊东接六兼斋,西接花承阁,是登高赏景的好去处。如今只剩下半圆的地基。

在莲座盘云殿台阶下,有一块从北宋皇宫御苑艮岳挪过来的太湖石。太湖石下的石座,四面均刻有千奇百怪的海兽,雕刻十分精美。石座异兽数为东34西25,按南北和东西数量之和是“九和五”,正好与“九五之尊”寓意相合。

花承阁的南面一个长方形的小院是塔院,院内南北分2层台。乾隆在多宝琉璃塔建成后,命名此塔为"多宝佛塔"。亲笔撰写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多宝琉璃塔前下层台上。多宝琉璃塔是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七重檐八脊攒尖。塔身呈八角形,上下分为七级,造型挺拔秀丽,通高16米。整座塔身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塔身坐南向北,塔身用彩色琉璃砖镶砌而成,砖上浮雕着596个佛像。鎏金宝顶,斑斓错彩,极为绚丽,修长的塔身在绿树浓荫中显得光彩夺目。塔下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配有平安如意雕花石栏。很是漂亮。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从这里往东的半山上有一个双亭连接的亭子叫荟亭。 荟亭位于景福阁西侧,是两座六角亭连在一起的双亭式样,也称之为姊妹亭,此亭是慈禧八月十五赏月之处。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网上图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再往东就是景福阁了。景福阁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山顶,前后各五楹,皆南向,有曲廊相通。清乾隆时(1754年)叫昙花阁,是一座六瓣莲花形的三层楼阁。为礼佛场所。光绪年间(1890)重修时改建为景福阁。阁前部为宽大敞厅,慈禧曾在此观雨、赏月,并接见外国使节。

景福阁地势居高临下,东、南、北三面具有很好的视野,可眺望颐和园东部外的圆明园至畅春园一带的园林区,在北京西北郊区园林相互呼应、彼此资借的关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益寿堂在景福阁东边,乐农轩的西边半坡上。 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北方四合院住宅式风格建筑,西南紧邻青石叠起的假山。整组建筑半隐在凹凸的山体后面,以一条弯曲的小路绕过半遮的山体和茂密的花木通向院落的垂花门。益寿堂安置在山坳处,以幽邃为基调,采用隐藏的建筑手法,以独立的小园为形式,借助幽闲的地势,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空间效果幽邃而不闭塞。 清末时期是慈禧太后游览景福阁时用膳、更衣及休息的地方。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颐和园遛弯15—万寿山北侧东部(全文完)

至此,颐和园的大部分景点都介绍完了,还有很多细节没能一一赘述,待以后有了新的认知再补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