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威尼斯水城 |
分类: 游记 |
4月27日
星期二
地陪赵小姐来带我们参观,她大概 28、9岁,到意大利6年了,西安人,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学意大利语的。她在船上给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上岸以后就一直带我们去看烧玻璃了。
威尼斯是玻璃的故乡,这里的玻璃制品精致而色彩艳丽。 我们一行9人(加上全培导游郑小姐)进入一个小巷子,然后来到不大的一幢房子中,没想到,这里竟然是玻璃商店加作坊。上到二楼,是一个制玻璃器皿的房间。一个工匠给我们表演了玻璃的烧制工艺。他从火炉中取出一块火红的玻璃熔料,放在一个长管子头上,用嘴吹成空的,然后用一把小钳子,三拉两拽的就拉出一个奔跑的小马来。等冷下来,一个红色的玻璃马就做成了。
然后我们被带去参观各种玻璃制品,实在说,各种器皿确实漂亮,色泽鲜艳,制造精巧,价格实在不菲。以人民币计,一套茶具都在几百、几千元,再说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也不可能买了带着,只有看看了。也许我们没有买东西,使赵导不大高兴,她匆匆的走了,也没把我们送到回程的船上。
台湾的郑导,无论我们买不买东西始终认真的讲解,陪同大家走很多路,10天来,天天如此。



从玻璃作坊出来,我们才真正进入威尼斯的腹地,一条S形的运河蜿蜒在圣马可教堂和火车站之间。它连接了威尼斯其他水道,河上有往来的公共汽轮,私家汽艇,各式的小舢板和游览船。
有一种小船叫贡多拉,是威尼斯特有的,颜色一律是黑色,两头又尖又翘,最有趣的是它两边不对称,划起来还真得有点技术呢。摇船的人站在船后,只有一支长橹固定在右后侧的船舷上,和江南的橹固定在船尾不同,真不知他们是怎样掌握方向的。
一座座小桥把水道两边的街道联系在起来,有的人家,住房就在水上,房子的窗户离水面不过1米,当地的居民把自家的窗台上用各种垂吊的植物和五颜六色的鲜花装饰的十分雅致。这些房屋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因为底下都是用大石块铺就的,所以地基非常结实,才能长年浸泡在水中而不倒塌。可惜的是,这些小河道因为污染已经泛出臭味,破坏了威尼斯的美丽和神秘,让人充分认识到,如果威尼斯不注意保护环境,它的旅游价值将丧失殆尽。
大运河的水还比较清,丽都桥是最古老,最美丽的一座。这座桥原本是座木桥,桥中心是活动的,以便大型船只通过,16世纪决定做成石桥,米开朗基罗还曾竟标建桥,但最后被一个叫作安东尼奥的人得到,1592年建成了白色的石桥。桥下是一个大跨度的拱形桥洞,中央的高度为7.5米,桥上是一个有顶的走廊,从侧面看,桥的正中心是一个很高的拱形,两边各有六个小点的拱形门廊,成为24个店铺,行人从桥上走过,可以购买东西,也可纵观大运河的全貌。
5点钟,我们沿着河岸回码头。经过著名的
沿湖向码头走去,蟹湖的水清澈,碧蓝,远处的丽都岛隔湖在望,高耸的歌德式教堂


叹息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