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云南腾冲 |
分类: 游记 |

游云南边陲小镇腾冲(二)
国殇园
到腾冲,不能不去“国殇园”。夕阳下,我们步入了这个肃穆的陵园。
在这里,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当时滇西抗战的惨烈。珍珠港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于1942年4月攻占缅甸,截断了当时盟国援华物资的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5月3日,日军以装甲车为先导,沿滇缅公路长躯直入,进犯滇西。几经争夺之后,中日军队在怒江两岸形成对峙,怒江以西的大部分国土落入敌手,腾冲也未能幸免。日军在这里犯下的罪行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日本鬼子对当地居民施以暴行,刺刀戳死、开水煮死、油锅烹死、盐水沸水灌死、锯子肢解、掘坑活埋、活活剐死、甩杆甩死;甚至吃人心、炒人肝……他们强暴妇女,上至七十老妇,下至未成年幼童……他们施放鼠疫细菌,常常使一村一寨的人死绝。我们在和顺图书馆的日军侵华展览中看到了煮人的汽油桶,是一个村子保存下来的铁证,当地人对日军的痛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随后中国派出了10万精锐之师组成了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保卫仰光,保卫滇缅公路。1944年5月10日为配合盟军收复缅北,建设中印公路,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战役。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逐步收复领土,最后将日军压缩在腾冲县城之内。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不愿作亡国奴的中国军民对侵略者残酷以极的暴行,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反抗。收复腾冲的战斗自1944年6月底至9月14日为止。2个半月的时间,在飞机的轮番轰炸和炮火的掩护下,我军和日军展开了逐房逐屋的争夺,歼敌6000多人。战后,一位远征军的营长说:这儿没有一片树叶上没有两个以上的弹孔,没有一栋房子可供临时避雨之用。真是名副其实的“焦土大战”。和顺民众在激烈的战斗中,为远征军呐喊助威,形成了战争史上别开生面的战场拉拉队。据预备二师六团团长方诚在回忆中写道:“本师开始攻击之际,白发苍颜之老先生,西装革履之少爷公子,男女学生、乡镇保甲长和民众等,成群结队的跟着部队后面观战,好象赶会看戏似的。此时官兵精神异常振奋,几不自知是在打仗。”抗战时期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是当时极著名的抗战先锋,他早年参加同盟会,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1942年,日军占领怒江以西领土,李根源抱病从昆明到保山,襄助军务,力主将日寇阻于怒江西岸。他的《告滇西父老书》全国各报纷纷转载,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反攻部队翻越高黎贡山进入腾冲后,要将怒江东岸户帕军粮60万斤,运送至腾冲。当时,腾北民工尽数在战场上,由老弱妇孺组成了运粮队,运粮途中死亡1070人。有的民工甚至在运粮途中饿死,也不肯吃一粒军粮。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将军回忆说:当时滇西部队16万人,吃饭是个大问题,绝大部分粮食是由滇西老百姓拿出来的,还要翻山越岭将粮食送到前线,仅投入这一运输任务的滇西老百姓,至少有二三十万人。这是怎样的保卫国土的战斗呀,滇西的军民是用血和肉换回了家乡的土地。听到这样的介绍,我的心在颤动,眼泪润湿了眼眶。你能不被这样的人民,这样的军队深深打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