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日美景吃猪蹄盛宴
标签:
长峪城猪蹄宴 |
秋日的一天,驱车前往京城西北的昌平南口一带玩。沿着起起伏伏的燕山山脉,看长城蜿蜒走蛇、匍匐山巅。在大山褶皱里,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村落。我们来到长城脚下一个小山村,燕山深处的古村落---长峪城村。
长峪城村位于昌平区西部。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因地处长峪峡谷得名,称长峪口,明代成村。明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明万历年间这里临近边关,故修筑新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小村子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臼羊城,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是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
长峪城的烽火台海拔1439.3米,是北京界内海拔最高的烽火台。现存燕古长城全线残缺,能看到高度为 1 米左右的城墙就是留存非常不错的状况了,敌楼烽火台都坍塌为一堆瓦砾或者乱石头堆,一直没有修起来,反倒留下了沧桑感。
天气晴好,虽然降温,上午9/10点前后却不冷。这是第二次来,中秋已过,有些树叶已经变色,山坡上边色彩斑斓,很是漂亮。
沿路往北有个海棠树林子,本以为是人家栽种的,红艳艳的果子挂满枝头,后遇一老乡说这是没主人的树,可以随便摘果,于是拣红的摘些品尝,居然甜酸适口,并没有苦涩的感觉。意外收获。
往前走,就见一个小广场,有一个抗日纪念碑,和一组塑像。这是南口战役的纪念碑。南口战役不知为什么没有名气。查了才知道: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沿津浦路进攻,为的是策应对上海、华东等地的侵犯;沿平汉路南下,为的是夺取中原,进逼华中、长江;沿平绥路西进,为的是占领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华北,一举歼灭中国军队精锐,攻占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以为这样就能在迅速打垮中国的抗日力量,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南口,位于北平城西北45公里处燕山余脉与太行山的交会处,是居庸关南侧的长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门户。这一带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关隘重叠。 南口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天险之地,人们称它是“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寇占领察哈尔省,进而分兵晋、绥之图谋,从而保卫察、晋、绥三省。可见南口从来为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
国民党汤恩伯所部第13军于8月初进入南口地区布防,随即与日本中国驻屯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约15000人的进攻展开战斗。南口战役从1937年8月8日打响,至8月26日撤退,历时近20天。战斗中,日寇凭借其优势兵器飞机、坦克、大炮等,每日向我阵地倾泻数千发炮弹、炸弹,依山草草修筑的工事,总是刚修好就被毁,再修好,再被毁。但中国军队依仗保卫祖国的誓死决心,以步枪、手榴弹、大刀,与敌军拼杀,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之惨烈、残酷,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虽然最终撤退,却让日本人了解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之所以对这个战役没有宣传,也是因为国民党汤恩伯后来的名声不太好的缘故吧。
顺路上山。一个高山水库,周边风景很美,星星点点的红叶点缀着青山绿水,只感觉秋意渐浓。沿水库转一圈,匆匆赶回村子去吃猪蹄宴,50元一个人,管饱管够。
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人不算多。进山车游一路,美不胜收。

沿途的爬山虎已经红了

远处的残长城








南口战役纪念碑







远处的城垛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