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草原6—红格尔苏牧

标签:
苏尼特左旗洪格尔苏牧知青下乡50周年纪念 |
分类: 游记 |
苏尼特左旗共有七个苏牧,相当于乡,以前也叫公社。尔洪格尔苏牧是最北边的一个边境乡。这里地广人稀,从公社出发也还需要开上3个小时左右。长长的一个车队,都编了号,一路向北直奔红格尔苏牧而去。
这里是真正的牧区,因为近期的几场雨,牧草长高了不少,一些水泡子里,马牛羊都是膘肥体壮,那真是蓝蓝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我们这几辆车,除了几个来玩的,大都是50年前来这里插队的知青,来的时候几乎都是是未成年的大孩子,如今却早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
车开的很快,一直都是良好的水泥路,开了2~3个小时,终于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看到了一片房屋,那就是红格尔苏牧(乡)的所在地了。当地的领导和牧民都在办公楼前迎候,老书记,老队长如今都退了下来,但他们都来了,把这些当年的孩子如今的老头老太让进了会场。50年过去了,这些知青有的当了编辑,有的做了律师,有的经商下海,有的当了领导,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这个第二故乡,没有忘记牧民们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手把手教他们劳动,带他们放牧,让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学会生活,把自己融进这片绿色的草原中。
当年生活是艰苦的,这里的牧民都说蒙语,刚来的时候完全听不懂,如今的知青也能说上几句了;这里的牧民整年吃羊肉,喝奶茶,吃奶干,缺盐少菜,知青们也跟着吃。水缺乏,只好不洗澡,只用很少的水洗洗脸,一件蒙古袍子,白天是衣服,蹲下是厕所,铺开擀面条当案板。几年下来,知青们和当地人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在纪念知青下乡50周年的联欢会上,知青代表用蒙语发言,虽然听不懂,但可以看出他们激动又感慨的心情,几个发言的知青都哽咽难言,感谢当年牧民对他们的照顾和包容,点点滴滴的往事,在心中流淌,说不出来,却始终难忘。乡里的新老领导也都发了言,欢迎知青们来看看这里的变化和发展。
如今,乡里盖了很多房子,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子们都在这里买了房,不再到处游牧,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里有卫生所,超市,饭馆等公共设施,孩子们可以到旗里上学,别说在这里插过队的知青感慨,我们这些城市来的人也感到了草原的变化呢。
为了欢迎知青的到来,这里举行了一个小型那达慕,还有乌兰牧骑的表演。中午在这里吃的饭,那些牧民,等在门口,看到认识的知青就往家拉,杀鸡宰羊的招待。盛情难却,知青们也是既感动又无奈,毕竟分身乏术呀。
因为还要到草原深处,依依不舍,却不得不分别。我们驱车驶入了大草原。
到乡里了
牧民都迎了出来
乡里建设的不错,有变电站
卫生院
小孩子穿着很时髦
一排排房子很新
留个影吧
会场
新老领导和知青在一起
知青代表用蒙语发言
现在的那达慕牧民都是开车来的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