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2017-12-16 17:02:13)
标签:

植物园

黄叶村

曹雪芹纪念馆

分类: 游记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植物园有些萧瑟,少见以往的生气。想去看看卧佛寺的腊梅,顺路就来到了曹雪芹纪念馆。一个小小的院落,老北京贫民住房的结构,算不上四合院,灰顶木格窗。冬日下午的太阳,明亮却并不炽热,门前两棵古树,足有几百岁了,左边的还硬撑着,右边的那棵大槐树在已经弯曲了,像老人的驼背。不知怎么就想起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拜访曹雪芹未遇时写的一首诗: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透着孤独凄凉。

那还是70年代初,我插队回京。几个朋友听说植物园发现了曹雪芹故居,就骑车前来探访,那时候,这里还没有辟为植物园,世居正白旗39号院的中学语文老师舒先生,在修刷墙壁时发现了墙壁内的题壁诗,其中就有好友鄂比送给曹雪芹的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我们与舒先生聊了会天,据称他住的旗下老屋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题壁诗也是曹雪芹时代的。这个小院就在植物园东南隅,原是香山脚下正白旗驻地,因为树木繁多,秋冬之际黄叶遍地又名黄叶村。曹家败落以后几经周折,大约乾隆十四年曹雪芹回到祖居正白旗(黄叶村),开始他‘茅椽蓬牖,绳床瓦灶’的写作生活。靠卖字画为生,生活相当拮据。敦敏等几个好友经常接济他,来此与他谈诗论画,品茗小酌。所以舒先生认为,这个老房就是曹雪芹故居。

这发现轰动一时,一些红学家和红楼梦爱好者也认为,这里就是曹雪芹晚年写作的故居,由于没有更确切的证据,这问题成了红学界的疑案。后来,不了了之,干脆辟为曹雪芹纪念馆。

此时植物园人烟罕至,分外清幽。树影婆娑,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不知怎么让人有很多感怀。人老了喜欢怀旧,想起当年来这里探访的时候还是那么意气风发,和朋友一起有很多豪情,也曾附庸风雅谈诗论画胡乱评价古人。青春的飞扬和对一切都要问个究竟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呢。如今朋友们各忙各的事,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机会也少多了,更别说一起骑车去找什么故居了。每每一个人闲逛的时候,也会感叹一番。

这旗下老屋,原来是清政府给正白旗士兵和家眷修的营房,即便现在整修一新,做为居室也是很简陋的,曹雪芹从繁华的都城来此穷乡僻壤,‘举家食粥酒常赊’,其写作环境可想而知。这里真可以算作一世外桃源,不知怎么,脑子里总转着曾经看过的一首应该是元曲中掩柴门三个字,回来查了百度:是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村庵即事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这个地方,却真如隐在山林中的清幽之地。尤其冬天,天寒风大,才更有那种寂静之美。天冷不能久停,还是去看腊梅吧。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天的植物园有点萧瑟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树叶都落光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黄叶村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门前的大槐树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启功题字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老北京的贫民住房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翠竹掩映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村舍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树影婆娑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木格窗子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墙皮脱落露出的诗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植物园中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冬日的回忆--曹雪芹纪念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