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课

(2017-08-08 09:58:45)
标签:

文革

最后一课

分类: 杂文

最后一课

    上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的一篇课文就是《最后一课》,那是法国人都德写的小小说。是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小弗郎士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每次听老师朗诵这篇课文,我都会感动的流泪。那时并不知道,离我们的最后一堂课也不远了,

    那是1966年6月的一天,清楚的记得我们在上生物课。我从来不喜欢生物,加上又不是主课,所以我平时听讲一点不认真。我们的生物老师是北京市最好的生物老师,是中学里惟一的特级生物老师。听他的课真的是享受。在我印象中,这个50多岁的胖老头从来没有笔记什么的,拿根粉笔就把一堂课讲活了。他在黑板上给我们讲遗传变异,什么高豆子、矮豆子,染色体,什么隐性,显性,就连我这个不喜欢生物的人也被吸引的蹬着眼睛看着老师挥舞的粉笔,那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同学的互动,把个课堂气氛烘托的十分活跃。

    那时,文化革命已经在大学搞了起来,5.16通知以后,北大聂元梓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中央的一些人,此时,文革的风潮正席卷着中国,什么批叛三家村,什么揪出修正主义分子,大学中早已安不下一张课桌,大学生已经开始停课闹革命了。开始,我们以为这也许还像反右一样,只是搞搞运动而已,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是不会被裹进去的,所以那时中学还在正常上课,高三初三的学生都在准备高考,中考。

    那天,我们的生物课正上到高潮,老师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豆子的染色体,怎样出现高豆子。下边的同学指指点点,说她哪里画的不对。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别的班的同学猛的推开了门,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她当时说话的口气,那么意正言词的宣布:“革命了!不要上课了。国家都要变修了,你们还在安安稳稳的上课。赶快停下来。”

    当时,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要知道,那时侯中学的课也不算轻松。我们忽的向教室门口冲去,要知道,中学生是多么容易被煽动的群体。我们居然把生物老师干在了教室中。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原本听话、爱学习的女孩子欢呼着跑出教室。我因为离门远,所以几乎是最后离开教室的,我看见老师拿了板擦慢慢的转身去擦黑板,眼睛里充满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当时我并不太理解,只有我自己当了老师以后,才最终明白了老师眼中哪种东西。也许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他给我们上的最后的一节课了。也许为我们失去了学习机会而遗憾。也许他不会再有机会登上讲台了,充满了队讲台的留恋。因为他马上就要退休了。不过,我当时也没有多想,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课堂。想不到那竟然成为我今生最后的一堂生物课,也是文革结束前(10年后我考上了大学)的最后一课。

     现在的学生永远不会了解,当我们真正失去学习机会的时候对学习的渴望。十年来,无论是处在文革的血雨腥风、插队的艰苦劳作,还是进入工厂的单调工作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那最后的一课,我常常会梦见老师的那双眼睛,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多么希望还能再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呀。10年来,我们失去了青春年华,也被剥夺了正常的学习机会。我们该向谁索赔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