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贵州游2—雨中游贵阳黔灵山甲秀楼
标签:
贵州贵阳黔灵公园甲秀楼 |
分类: 游记 |
好运贵州游2—雨中游贵阳黔灵山甲秀楼
我们的飞机是早上七点的,10点钟就到了贵阳。去过贵阳,记得老公说,当你看到地面长出很多小窝头的时候,贵阳就到了。贵阳的地形就是这样的,一个个绿色的小山包,不高,却是绿的,形状真像刚出锅的窝头。不过现在楼盖的多了,窝头都嵌在了高楼大厦中。以前听人说,贵阳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如今,除了天无三日晴这一点依旧,其他的都变了不少。
去宾馆住定,天在下雨,不紧不慢,时大时小。我们一行4人跟途牛团,第一天自由活动。吃了侗家食府的特色饭菜,打个伞,慢慢悠悠去黔灵公园遛弯。雨中,公园一片青绿,空气湿润清新,好不惬意。
黔灵公园是以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而得名。它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园内峰峦叠翠,古树参天,林木葱茏,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致清远,自古是贵州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进园行走,风景宜人。绿树中猴子嬉戏。数量不少,看来要计划生育了。很多大猴抱小猴,甚是有趣。
拾级而上,就来到麒麟洞。这里是个不大的钟乳石岩洞,里边有一块大石头酷似麒麟,因而得名。洞不奇,却因旁边的院落在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软禁于此而令人瞩目。
再爬半小时,上边有个弘福寺。建于清康熙11年,距今500多年了。大家都不想爬山,又因下雨,就此止步下山。
打车去甲秀楼。著名古楼阁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仍旧矗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当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如今贵阳人凡家有高考中考的学生,都愿意来此一拜,以求金榜题名。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甲秀楼边,有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曾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后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里边还有阳明书院。
因为下雨,我们草草一看。
在黔灵山门口,我们看到很多贵阳的特色小吃。丝娃娃听起来很有趣,有点像北京的春饼,只是小饼只有饺子皮大小,卷上各种菜,再浇上一种酸汤,吃起来很爽口。我们后来吃了一次。
雨还在下,宾馆附近吃米粉。等待明天去黄果树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