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随想
标签:
雾霾随想 |
分类: 杂文 |
从2016年最后一天持续到2017年1月7日晚上的雾霾黄色预警终于解除了。一点声息也没有,它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没有刮风,除了舆论的旋风,没有大雪,除了少数地方飘了星星点点的雪花。雾霾去哪了?是谁把他们请走了呢?
咱不是学气象的,也不是搞环境学的,只能凭着咱的一些推断能力想象一下。北京的污染源是固有的,没霾的时候比有霾的时候只多不少,只能等待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我们每天都希望听到这样的气象预报,大气条件有利污染物扩散。说到扩散,当然是污染物通过分子运动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行。风是最好的助力。人们称它“动力因素”。所以有个说法叫“蓝天主要靠风”。可明明没刮风,雾霾却没了,又是什么原理呢?那是因为温度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要下沉,如果垂直方向的空气上冷下热,也就是我们常说来冷空气了,空气就会在垂直方向循环起来。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污染物就在垂直方向上扩散开来。相反,如果刚好就是下冷上热,空气处于稳态,自然空气流动减弱,污染物就扩散不动了。海边为什么没有霾,那是因为有海风,空气在流动。
我是看了一点小资料,只能理解这么多,也许不太确切,意思就是这样吧。不过,明白人可以看出来,说人定胜天,现在还做不到,靠天驱霾,恐怕会持续下去,我们只能等,等待老天给个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
可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说大气是有自净能力的,只有当污染物多到自然界没有能力清除的时候,又加上不利的气候条件,霾就产生了。归根到底还是污染物多了。如果没有污染物,自然就不会有霾了。那么污染源有哪些呢,简单说一般污染源包括:(1)工业企业、(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3)汽车尾气等。
生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9%;
煤炭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
粗钢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46。3%,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
造船规模排名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造船量的41%;
水泥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
电解铝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
化肥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35%;
化纤产业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平板玻璃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
工程机械销售规模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43%;
汽车制造排名世界第一,连续蝉联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
彩电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48.8%;
手机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70.6%;
集成电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90.6%;
进出口贸易规模排名世界第一,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
当我们为此欢欣鼓舞的时候,你们想过没有,我们是以什么为代价换来的这组数据。以上都是污染最严重的产业。美国日本,早就不干了,他们搞些服务,像瑞士那样的国家就搞金融,自家的资源保存着,环境越来越好,想要什么就从中国或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偷偷地笑话我们毫无保留的把资源和商品运往世界各地,以低廉的价格换取一些外汇。对于发展中国家,无可厚非,在原始积累阶段,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当年美国,英国工业化的时候,不也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吗。可如今他们甘居下风,中国取而代之。我们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想在短短的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变成小康,未免太急功近利了。为了快速致富,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土地荒芜,绿地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城市。谁都知道,种庄稼周期长,收益低,当农民生活苦,没有钱。只要有把力气,只要到城里,哪怕做苦力,送快递,盖房子,跑运输都比在农村赚钱容易得多。应该说,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常态。谁都希望尽快脱贫,如今,像我们这样的大国,要想人人都过相对好点的日子,也许这是唯一的途径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边发展边治理呢?我们是想治理,只是法制力度不够,就有点法不制众的意思。举个例子:进入颐和园,到处干净的没有垃圾,你会把垃圾随便丢吗?可如果到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你一定会乱丢你手中的废物,反正也不差你这一点垃圾。大家都是这样的,更何况,你们都不治理,我如果治理了成本就会提高,在市场上没有了竞争力,这个企业就完蛋了。这就是企业的潜规则,也就是排污屡禁不止的原因。做企业很难,它们有时候不得不涉险。就像这一次一次的红色黄色预警,很多企业被勒令停工,它们的损失是巨大的,长此下去就面临倒闭的危险。
有人说倒闭了更好,少了污染源,可你想过吗:我们天天修地铁,盖商品房,如果没有这些企业,势必会增大建筑成本,那不又要增大老百姓的负担吗。所以说,这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别的不说,就是关闭了大量农贸市场,人们生活已经很不方便了。
但是,该不该治理,回答是肯定的。如何治理,要我说,应该扶植农业,如果种庄稼能挣大钱,农民就不会进城了。可惜咱们小老百姓说了也不算,而且有很多具体问题咱也不了解。如今,木已成舟,积重难返。就拿人口城市化倾向,如今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你说,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谁都有资格来。可你知不知道,北京就那大点地方,资源有限。如今弄的只能南水北调。地下水位下降,人满为患,交通拥堵,房价暴涨,雾霾肆虐,医院不堪重负,孩子上学紧张-----,谁都知道这里住得并不舒服,但谁都不肯走,因为挣钱终归是比较容易。
什么时候,大城市人口逆向流入中小城市,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农村,城市负担减轻了,绿地增多了,汽车减少了,工业化变成绿色农业,雾霾一定不会肆孽了。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有多难可想而知。这种布局一旦形成,如何让大家放弃到手的挣钱方式呢。所以调控就分外重要,但是,作为领导,要不没有远见,要不有自己的私利,总之谁来承担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呢。多年的封建帝制,让中国人永远生活在被人管理的模式下,他们没有什么自主权力和能力,他们总是期盼着有一个好皇帝,一个救世主。 可这样的状态谁又是我们的大救星呢?
第一,
第二,
第三,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我们还是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比如,春节别再放炮了。这不难吧。火药中的硫磺是二氧化硫的来源,不是怕吗,就少污染。再有少浪费总可以吧,每一样产品都是耗能的,能耗本身就是污染的来源。
最后让我们期盼,老天爷的眷顾,多给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吧。想哪说哪,不成文章。
感谢老天赐予的好天,还我美丽的北京:(以下图片都是2017年没有雾霾的天气拍摄的颐和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