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的回忆1

标签:
紫竹院回忆 |
分类: 杂文 |
紫竹院与我有很多交集,走在公园里,满满的都是回忆。
紫竹院是50年代中期开放的,那时候妈妈在中关村上班,32路公交车白石桥有一站,我们家在鲍家街一带,有7路车到西直门,妈妈有月票,来这里比较方便,但那时候小,对紫竹院印象不深。
60年代以后,紫竹院给我的记忆就是那的活鱼食堂。困难时期刚过,物质匮乏,能吃上活鱼那简直是一种极大的奢侈。爸爸出事以后,妈妈一人养活我们一家,好在哥哥姐姐比我大很多,她们在50年代就都参加了工作,家里只剩了我一个吃闲饭的,妈妈又是个肯花钱的,来趟活鱼食堂也就成为了虽然不多,却能够实施的活动。这无疑是我的节日,对于吃我向来很一般,但是到处玩是我的最大喜好。记得活鱼食堂就在大湖的东岸,掩映在竹林中。活鱼食堂四个字是郭沫若的题字。至于鱼的味道,我早就记不清楚了。可是来一次紫竹院却是很难忘记的。
70年代,带了侄子,外甥来这里划船,船头跳起一条大鱼。一不小心,侄子掉到了河里,天气还冷,只好用了衣服裹着他,抱回家去。那时候,哥哥姐姐都去了外地,我插队回北京成了家中的劳动力,不但干一切女孩子不能胜任的体力活,还要帮助他们带孩子。我那时候20出头,又爱玩,常常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来公园戏耍。至今孩子们都大了,跟我这个小姑,小姨都很亲,不拿我当长辈,像朋友一样相处。
77年我考上大学,学校离紫竹院最近,这里就是我们常来的公园。80年代初,认识了孩子他爹,不时地来紫竹院约会。我那时还在上大学,说好了,他会在紫竹院等我,吃过晚饭,我就从学校溜出来,在紫竹院的湖边与他赏月,聊天。留下了很多温馨的场面。
后来,搬到了北边。紫竹院成了城里,又不好停车,没事很少来了。紫竹院还是那个样子,变化不是太大,添了些建筑,在我眼里,倒不如原来自然。
前两天来走了一圈,感慨良多,人老了,就容易怀旧。每走一步都能勾起许多往事,有快乐,也有辛酸。但是美景就是美景,看了就让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