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2015-02-14 17:24:26)
标签:

井陉

于家村

分类: 游记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村东的清凉阁,是石头村的标志性建筑物。一过门洞就看见一座石头阁楼矗立在那里,虽不显得高大,却精巧美观。向导开门让我们进去观看。里边有三层,每层都是用大石头互相咬合而成。这样的石头建筑,得有上千吨重,竟然不打地基,不填辅料,以天然石底为基础,从下到上完全靠打干垒而成。据寻踪组随行的专家分析,这样的建筑物应该是明朝时期建造的。

   向导告诉我们,这是村子里的一个叫做于喜春的人在明万历九年(1587年)一个人独立建造的。当时他在修娘子关,利用休息时间,背石头,雕刻,设计建造,足足三年时间,建成了这个清凉阁。这个石头建筑真是奇迹,它建在一个天然的石头斜坡上,及美学、力学、建筑学、几何学于一体,设计巧妙,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日晒,地震、天灾仍旧稳稳当当立在那里,见证了于家村的历史变迁。

   别看里边不大,却有三层,每层都供奉着不同的神仙,佛道儒皆有,是宗教的大融合。你不得不佩服先人们的智慧和技能,在工具落后、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做成这样的一件事真是有点不可思议,何况是一个人所为。

  看完清凉阁,我们又慢慢的在村子里转,离开了喧闹的城市,有一种时空倒退的感觉。如此原生态的小村子,总给人许多回归自然的愿望。无论是白雪铺展的田野,石头垒成的房屋,高低起伏的鹅卵石小路,都那么原始,那么纯天然。乡亲们的生活如今过得还好。凡是有劳动力的都出去打工了,但是这里不同的是,孩子们有很多跟着妈妈在村子里上学。可以听见妇女们叽叽喳喳的说笑。我们在村子里买了新棒子小米面,买了山上采下来又反复晾晒的柿桃(咱们叫柿饼)。只是我这次没能多照些人物,不大好意思。所以,无法表现那里的生活气息。

   转了一上午。累了,回北京还有事,我们决定打道回府。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太行山下有人家8—于家村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