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2014-09-23 15:22:55)
标签:

尼泊尔

加德满都

印度教

火葬

分类: 游记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将近中午,我们从波卡拉飞到了加德满都,开始了加德满都的一日游。我们的第一个参观点是帕斯帕提那寺。从那么美丽而清静的地方来到加德满都还真有点不适应,人满为患,处处堵车,让人心乱。

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来这个寺庙了。第一次是四年前,去印度的时候,匆匆的来了一趟尼泊尔。这是印度次大陆供奉湿婆神的四大寺庙之一,这座寺庙的历史很悠久了,修建时间可追溯至公元400年。1500多年来,络绎不绝的朝圣者来到帕斯帕提那寺,瞻仰他们心中伟大的湿婆神像。只可惜,不信仰印度教的人是不能进入寺庙的,只能在河对岸来观看。

其实,来这里的最大看点是在看印度教的火葬,死亡对每一个生者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长生,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理想。各个宗教、民族似乎都有一种共同的目标,就是即使肉体不能长存,期待着灵魂可以永生。
        印度教徒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也希望他们的灵魂可以恒生。印度教徒的火葬仪式,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生死的这种超脱态度。加德满都有很多火葬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帕斯帕提那寺前的巴格马蒂河。这条河因为不断有骨灰扔进去,是不会很干净的。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因为是干季,水又黑又臭。这次水虽然是绿的,但是走近了,还是能闻到一股股臭味。

我们在对岸,大有隔岸观火的意味。那里有数十个火葬台,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用桥隔开,桥的右边属于贵族,桥左属于平民百姓。我们去的时候,有三个台子都在举行火葬仪式。听导游介绍:  按照传统,火葬前家属要用巴格马蒂河的水洗去死者脸上的灰尘,死者的儿子们需剔净头发、胡须,提着油灯绕行父母遗体三周,用白布或黄布包裹死者身体,并洒上花、米等吉祥之物。地位高者要请印度高僧作法式。仪式结束之后,在火葬台垒起木材,将死者置于其中,点火焚化。

可以看到,一个台子已经放好了干柴,死者被安放在上面,尸体上再架上柴火,然后点燃,干燥的木材在火焰下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但见烟火缭绕,一股烧烤味道随风飘来,此时无论生前是九鼎至尊还是绝代佳人,转眼化为灰土。木材还未及完全燃尽,就有专门的人将木材灰和骨灰一起推到河中,让其随波逐流。印度教徒认为,只要把骨灰推入恒河的大小支流中,死者的灵魂就能永生。
       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会感到人世无常,生死有命,难免有怅然之感。然而参加火葬的尼泊尔人却很平静。就在火葬台的下游,孩童们嬉水玩乐,任凭那些骨灰流过他们的身体。许多人用这里的水洗澡,认为这样可以洗去一切烦恼和不幸。猴妈妈自顾自的哄着自己的猴宝宝。一边是死,一边是生,或许这正是“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大道所在。在尼泊尔人的眼里,死者并没有死,他们的骨灰随着恒河水还给大地,他们的灵魂随着烟火升至天国。这和我们的生死观有很大区别,我们常常要给逝者买墓地,大办丧事,死者为大。尼泊尔人恰恰相反,他们重生轻葬,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送亲人到天国,让逝者无痕。但是无论如何,对我们来说,想着水里边撒满了骨灰,碰这样的水都是很恐怖的。

   面对这样的死亡仪式,让人感慨。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寺庙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看火葬的人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桥下孩子在戏水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家属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撒花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冒烟在烧死尸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尸体抬出来了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死者停放在台子上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加上柴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把骨灰推进河里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河里洗澡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河边的白塔处,有很多苦修者。他们大都为50岁以上的男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条纹,身上涂抹着木炭灰甚至死人骨灰。他们把对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限度,睡觉枕着硬邦邦的砖头,身下只铺一块布或者干脆什么都没有。平时很少喝水,一日三餐均以一种像油茶面做成的半生不熟的面团为食。

   苦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真是难以理解,其实这是古印度时期盛行的一种修炼方式,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的轮回才能进入天堂。苦行僧之所以折磨和虐待自己的身体,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身体看作是罪孽的载体。苦行僧希望通过把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来获得心灵的解脱,得到神的庇护和恩泽,从而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据说这些苦修者很多来自印度,那里早期种姓制度很盛行,使得人们有一种追求平等的愿望。如今,虽然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在人们心中,希望脱离世俗纷扰,净化灵魂的愿望也许就是现代还存在苦修者的原因吧。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在尼泊尔看印度教火葬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