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来了
---我们的从众心里
颐和园早就被我们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一周去一次算是少的,美景总看,终究是有点视而不见了。国庆节前,大黄鸭入住了昆明湖,总算是带来了新鲜感。先不说大黄鸭漂洋过海的故事让人对它青睐,就是它那巨大的身躯,瞪着一双大眼睛天真可爱的憨态,也让人想去和它亲近亲近。
想想也挺可笑,自从大黄鸭进驻颐和园,颐和园的人气大大提高了,十一期间,据说有6分之一逛公园的的人都选择了颐和园,不能不说有大黄鸭不小的功劳。我们虽说没有在十一去凑热闹,可十一长假一过就迫不及待的去看大黄鸭了。而且不止一次。
人其实都有从众心理。大家都做的事大体是不错的,既然那么多人去看,肯定是值得看的。再说,人家都看了,你没有看自然就缺少了谈资,缺少了发言权。所以,尽管大黄鸭只是仿照小孩浴盆中的玩具做的,尽管它除了很大,没有任何特殊功能,看了也感到就是那么回事,可人们还是去看的原因所在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公交站抬头看一棵大树,不一会就发现有很多人都跟着抬头看,还不时的互相问在看什么,过了一会儿,这个人悄悄离开了,可是人们还在抬头看,而且前仆后继,不断有人加入。
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尤其厉害。究其原因有几个:其一,中国人做事,对错先不说,只要是大家伙儿都这样做了,心里便先有了几分“合理因素”和“保险系数”。即便果真错了,也不用担心会受惩罚。因为“法不治众”,惩罚总是针对少数人的。其二,自己缺乏自信和判断力,总是希望用人家的大脑来替自己思考,这样自己也就不不承担判断对错的责任了。其三,遇事总想偷个懒,就像押宝,那压大多数人的宝总是比较妥靠的。岂不知有时候真理是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年轻人,不让自己有勇气对周围的事负起责任来,不但自己没长进,说大了也是民族之不幸呢。
当然,看看大黄鸭从从众不是什么事,好玩而已。可是凡事都从众就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了。
大黄鸭和从众心理其实没啥关系,只是借题发挥,想起来就随便聊聊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