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尔机场的白玫)
白玫是我们在土耳其的导游,一个26岁的小姑娘。土耳其当地人,白玫是她的中文名字。她的讲解很有趣,尽管中文水平有限,但更加浅显直观。所以,我也尽量用她的语言来说说土耳其。
去土耳其之前,虽然也做了功课,可是对土耳其的历史仍旧是迷雾重重,甚至对去土耳其看些什么也心中没数。如今越来越懒,走之前的功课越做越差,心想走哪算哪,反正没去过就去看看。
飞机飞了一整夜(10小时),在土耳其时间清晨5点(北京时间11点)到了伊斯坦布尔。没出机场,接着又飞了1个多小时,才到了我们第一个落脚点----卡帕多起亚。土耳其中部的一个小镇。
白玫在我们到达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就来接我们了。她是个混血女孩,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我爸爸是希腊人,妈妈是土耳其人。黄色头发像欧洲人,长长的睫毛,蓝眼睛,个子矮矮的,说一口新疆人似的中国话。这是个很热情的姑娘,表情很丰富,语言很夸张。什么都愿意告诉你,我们就是从她的嘴里,开始了解土耳其。她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我们称作白玫话,不知道是词汇量不够,还是喜欢这样表达,说什么都是**死了,我难过死了,我高兴死了,我痛苦死了。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你真的笑死了。有了这个小导游,我们这一行多了很多乐趣。
我们这个团加领队共22人,一个很大的旅行车,让我们坐的很宽敞。一上车,白玫小姑娘就拿出一张地图,向我们介绍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为了表述的更清楚,我给白玫做了些补充,不过大多是她的原话)

土耳其现在是共和国(国土包括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边是黑海,因为天空总是有乌云,海水的颜色就是黑色的,所以叫黑海。南边是地中海,我们叫白海,那里一年中有300天都有太阳。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面是爱琴海,这个名字与爱情无关,是音译。海对面就是希腊以及保加利亚 ,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首都是位处安纳托利亚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从这里划一道线,土耳其被分成了东部和西部。
土耳其只有3%在欧洲,我们申请加入欧盟,总是不被批准,我想是因为我们曾经杀了很多欧洲人,他们恨我们,总是说我们的法律不合格,让我们回来改,改了再去,还是不成,一下子就过了52年,现在我们还不是欧盟成员。(笑死了)
不过,我们可以组成一个亚盟,到我40岁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看中央4台,那时候白玫要当亚盟领导,伊朗、中国、土耳其、俄罗斯四国为首组成亚盟。(哄堂大笑)
说着笑着,我们的车来到了一个叫格莱美的地方,这里的地形很奇特,刚一进入这个地区,就见这里的山如丛如林,“长”满了蘑菇形或圆锥形的火山岩,颜色暗金、土黄、灰红,不一而足,当地人颇为可爱地戏称它们为“仙女的烟囱”。这种地貌其实是300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卡帕多奇亚以奇特的地面景观著称,有人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外星人遗落在地球的村庄”。
白玫带我们去吃饭,第一顿土耳其自助餐,别的都好说,就是他们的食物中喜欢用一些怪味作料我有点不习惯,不过能吃的还是有,不至于吃不饱。吃饭的地方,奇石怪峰衬托着雪山,很美。
饭后,我们就去了格莱美露天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可见不到人工建筑,据说这里有很多教堂,如同中国的莫高窟。白玫指着岩石上的洞穴告诉我们:
公元前3000年,赫梯(没听清回来查的)人就已经是很强大的民族了,他们在当时已经掌握了文字和铁器冶炼的技术。他们生活在这片岩石丛林中,开掘了最原始的山洞。由于赫梯和古埃及曾常年战争,山洞成了他们极好的藏身之地。后来,他们就消失了。古罗马早期,基督教徒受到迫害,他们逃到了这里,发现这一片山洞就定居下来,在山洞中建造了邮局、墓地、食堂,还有能容纳几百只羊的地下羊圈。更重要的是,他们建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许许多多的教堂。
白玫带我们看了几个洞穴中的教堂,里边的壁画很简单,有的竟然像儿童画,但色彩仍然鲜艳,如同刚刚画上去的一般。它们有可能是出自某位乡间画师之手,甚至是某位初通绘画的教徒的业余作品。但我们更能从中看出宗教艺术粗砺质感的顽强张力,以及带着一些烟火气息的生活实感。
景观无法和我们的莫高窟相比那是不容置疑的,但毕竟年代久远,许多都是公元前的。这些教堂都是在上洞中,它们没有彩色玻璃装饰的穹顶,更没有精致高耸的外观建筑,里面的空间多数只有几平方,大的也不过十来平方,基本没有教堂应有的威严的形式感。但是,参观者还是可以看出建造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营造灵魂和信仰栖息之所的虔诚之心。教堂呈传统的十字形,或长方形,里面多有支撑的石柱,有圆形的“穹顶”,“穹顶”和墙壁上绘满《圣经》故事的壁画。
传说基督徒躲避追兵到山洞里时,动物有灵性,为了保护他们,蜘蛛在洞口结网,鸽子在洞口聚集觅食,营造出一派“无人到此”的景象,追兵见状,就没有到山洞搜寻,基督徒们方躲过一劫。于是,他们对蜘蛛和鸽子格外尊重,鸽子成为了基督教中的和平使者。据说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八、九世纪“圣像破坏运动”兴起时,又有一批基督教徒来到这里避难,继续繁荣和发展了这里的教堂文化。
就在参观的时候,浓雾弥漫,那些山时隐时现,更增加了神秘感。看格莱美露天博物馆那崎岖神秀的石头丛林,很难想象在这些简陋的山洞里,曾经演绎过这样艳丽而沧桑的文明。这个土耳其的“莫高窟”,其内涵的历史风云和故事,让人赞叹,更让人感慨。








教堂中的壁画

白玫在讲解

教堂




教堂中的壁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