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古迹知多少4—汤阴岳庙

标签:
安阳岳飞庙 |
分类: 游记 |
岳飞是尽人皆知的民族英雄,但他是哪的人,却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全国岳庙有很多,安阳汤阴因为是岳飞故里,所以这里的岳庙也就名声大振了。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南宋时期抗金名将。16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曾四次举兵北伐。绍兴十年(1140年),出师中原,收复郑州、洛阳等失地,大破金兵于郾城,正欲乘胜北进,被赵构、秦桧逼令班师,解除兵权,不久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谋反下狱。
汤阴的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我们是从三杨庄回安阳的路上来看岳庙的。
这座庙位于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时间已经无从考据,现在的地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的。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如今占地6400余平方米,有6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 。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 2001年6月25日,汤阴岳飞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这座庙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坊的正中阳镌明孝宗朱祐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几个字,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尽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两侧还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
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施全原为殿司小军官,对秦桧主降误国,诬害岳飞极为愤恨。在岳飞遇害八年后的1150年,藏于桥下刺杀秦桧,行刺未成被捕。施全面对秦桧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磔刑处死。后人建祠纪念。前面石阶下跪着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个陷害岳飞的奸党铁人跪像。表达了后人的爱憎。
拾级入庙,只见古柏苍劲,碑碣林立。 仪门前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曰“肃瞻”,西曰“觐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谒庙诗篇,有名代重修扩建古庙胜迹的记实,更多的是历代文人学士颂扬英雄的诗词歌赋近200块。
在岳飞庙正殿前方的神道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御碑亭,但是亭子里却不见有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乾隆皇帝巡视嵩山返京路过汤阴岳飞庙,在拜谒岳飞后,由衷地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加以赞颂。按理,碑亭不应建在神道正中,但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所以破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的1915年,人们把乾隆诗碑移到了山门外的东侧。
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伟,正气凛凛。上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坐像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中,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寝殿上方悬有现代著名书法家商向前、沈鹏等题写的匾额和魏传统等的楹联,内陈列着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
总之,古迹很多,尤其对书法有兴趣的人,可以好好看看。
如今,在汤阴,岳飞的后人有2000多,全国据说有几万。他们会常常来这里祭拜岳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