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峡大坝 功过待评说

标签:
三峡大坝旅游 |
分类: 游记 |
襄樊的下一站就是宜昌。襄樊到宜昌,高速公路3个半小时。到宜昌不能不看三峡大坝。在武当山的时候,还感到有点冷,到了这里却立刻感到湿热的很。听导游说,自从有了这个高峡平湖,宜昌几乎一年中300天是雾气昭昭的,气候似乎变了,我们后来深有体会。说实在的,这个三峡工程本来离得我们较远,动迁又和我们挨不上边,虽有些议论,也只是道听途说,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现在倒要亲眼看看了。
午饭后,我们乘车来到坝区,虽然还只是4月,却有点桑拿天的感觉了,远山都笼罩在雾气中。一路走的是坝区高速,中途还要验证,我们的证是旅行社是先开好的,不然是别想进库区的。
从展览室出来,首先走上一个平台,这里展览着一块巨石,被称为万年江底石,它是二期工程修围堰基坑时从基坑里挖出来的,花岗岩的质地,重达20多吨,距今已经有8亿年的历史了。
还有用于大江截流的水泥截流石,据说那石头的形状是工程人员精心设计的便于互相咬合好把江水截住。这里还展览着三峡坝址基石,和一本银版天书,它记录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情况。
第二个景点叫185平台。是和大坝等高的一个平台。三峡大坝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它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宣传说:
1、防洪:此为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2300万亩土地。
3、航运:从航运效率上来说,在上游水库的江面上,从宜昌至重庆航程便可节约5—6个小时,而且将来万吨级船队就可以全年从武汉市直达重庆市,长江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为了上面的效益,投入也是世界之最的有好几项:
1、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结制安25.65万吨。
3、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搬迁2座城市、11座县城、114个集镇。
在这里只列举很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眼中,大坝的确很壮观。只是上游水量不大,所以没有看到泄洪的恢弘场面。放眼望去,高峡平湖,却是雾气笼罩。水库改变了气候和环境。
最让我感慨的是在展览室有很多图片,都是三峡节流以前的景致。记得我们是90年代去的三峡,那时候的风光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大江截流,很多地方已经被淹掉了,水位上升了170米左右。原来的激流险滩没有了,那时夔门壁立,号称天险,现在已是水流平缓,河道宽了,水深了,自然环境改变了。周围的许多文物能搬的搬迁了,不能搬的沉入了水底。
人类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改造,美景不在了还在其次,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有人说,汶川地震是三峡工程引起的,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人类一定要善待自然,自然才能给我们良好的生存条件。三峡搬迁人数之多,给老百姓带来的近乎灾难。
这些图片中的标尺是节流后水的位置。大家边看边感慨。
大事记
三峡风光(照片)
大坝现在的位置,中堡岛已经沉入水底。
崆岭峡(原有一个“对我来石”,船头一定要对着这块石头过峡口才能不触礁)现在水位在标线位置。
夔门已经淹了一多半
标线下的人家都搬走了。村子淹了。
(看看标线,巫峡还剩了什么?)
三峡工程的利弊留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