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图说话游武夷5-武夷古镇下梅村

(2010-11-18 08:52:35)
标签:

武夷山

下梅村

旅游

分类: 游记
5-武夷古镇下梅村
  到了武夷山不忙着再看山,在泰宁丹霞地貌已经看得太多了。所以,上午在司机的推荐下我们就来到了离武夷山市区6公里的下梅村,这个小村不大,全村有500多户,现有人口2000多。我们在导游带领下进到村子里。首先的印象:如棋盘布局的下梅村,虽然没有江南古镇的宽宏和奢华,却是生态和谐,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听导游讲下梅村具有独特的风水意象。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村落。
   一条900多米的人工小运河将下梅村古民居建筑群分为南北两条街,营造出既有江南水乡风格,又具本地特色的景观。数座拱桥、板桥将南北两岸古民居店铺前的廊道贯通。沿河有数百米的廊道,从村东到村西,晴天遮阳,雨天可防雨。廊子里用长木板架设了坐凳,还用碗口粗的木柱沿廊道直立溪边的廊柱横架成了坐凳的靠背。
最关键的是,这里是一个活着的古村庄,村民都是照常生活在这里,商业气氛还不浓厚。来的旅游者不算多。我们后来参观的大户人家的后人还在里边居住,据说门票收入村子每年是要分给这些人家的。村里人有很多悠闲地坐在廊凳上品茶、谈天、打牌,老人们则抱着孙娃坐在廊凳上戏耍。这溪边的廊道成了村民公共交往的空间。但是,这里的保护却做得很差,电线到处乱拉,想找个没有电线的地方拍照都难。
  这天是一个大晴天,因为前几天一直下雨,好容易出了太阳,桥头、栏杆上晒着衣服被褥。溪边不时有村妇洗濯、淘米,一对对鸭子在溪上戏游,划出一道道富有节奏的水纹,倒映在溪水中的古建筑屋影、桥影、人影……交相辉映,极富情趣。可惜阳光好,反差大,照的照片都不太好。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28e92cfcdbbc74e0.jpg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5f2cf42caa244003.jpg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5e14856bfacd821e.jpg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e7719bfee243e403.jpg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5fce74814d041e021.jpg 

   听导游讲下梅村古建筑群,兴建于康熙年间。因当时下梅村是茶叶的集散地,兴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当年山西榆次常家就是从这里贩茶,一直销到俄罗斯,去年去了常家庄园,看到那个大富商的宅院真是非同一般的豪华,今年又看到当年常家致富的发源地,想象不出来,当年交通不便,路途遥遥,那些山西商人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开创了这条茶马古道的。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491705482db5e2b5.jpg (古道起点)
  富户纷纷在下梅村建造豪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利用挑梁减柱来扩大建筑空间。宅内一厅三进、三厅四进、东阁西厢、书房、楼台一应俱全。为了采光、集雨、通风,还设置了四方天井。一重天井一重厅,天井里摆着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用。结构精巧的闺秀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形成了下梅村古建筑的独特风格。有一个隐士居住在这里,居然有五进厅堂,规模之大难以想象。
  边走边看,下梅村现仍留有典型的清代民居30余幢。各民居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巷道曲径通幽。每座民居的大门都有精美的砖雕装饰,多以历史人物、民间风物、神话传说为题材。这些砖雕中的艺术精品,当推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里的“小樊川”、“参军第门楼”、“西水别业”、“隐士居”、“方氏参军”等古宅的门楼。还有柱础、石基和石花架上的石雕图案,挑梁、吊顶、栏杆、窗棂等的木雕图案,都是精致而古朴。别致的园门,古朴的村屋,虽欠修缮,却不失原始风貌。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03eb138b8c4469ba.jpg
下载 (139.69 KB)
天前 10:44
(邹氏祠堂)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4057ba4a5a4432bb1.jpg
下载 (105.37 KB)
天前 10:44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1055ae97f5c421d5614.jpg
(小姐绣楼不抛绣球抛相机喽)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5b79c1fc3b3c330ff.jpg
下载 (133.74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52c01e89dc4825d10.jpg
下载 (201.7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attachments/month_1011/1011111045d6a300e9759887f8.jpg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161.97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9顶棚.jpg
下载 (143.66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12祠堂砖雕睐.jpg
下载 (226.41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13廊子.jpg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14门.jpg
下载 (114.22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6大夫第.jpg
下载 (108.27 KB)
天前 10:45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16胡同.jpg
下载 (127.29 KB)
天前 10:46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16场院.jpg
下载 (132.92 KB)
天前 10:45

  走累了,刚好来到了一个茶室,精美的茶具,泡上武夷山大红袍,还有武夷精品茶金骏眉。

  金骏眉,首创于2005年,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正山茶业承制,由北京张先生、孙先生、武夷山的江元勋先生、梁骏德先生等共同研制成功。该茶青为野生茶芽尖,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野茶树,6至8万颗芽尖方能制成一斤金骏眉,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香高。所以价格也是相当不菲的,少则千元,多则万元价格不等。金骏眉闻其有烤红薯味,品其有淡淡蜜味,水入口甘醇。其泡出后出汤好似滴油一样,实在是视觉和味觉的绝妙享受。

http://bbs.qdeat.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19品茶.jpg
下载 (110.94 KB)
天前 10:44

  可惜我们都不是品茶高手,不然那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