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2008-12-10 21:14:59)
标签:

怒江

圣诞节

分类: 游记

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又快过圣诞了。去年的圣诞我们是在怒江大峡谷,和傈僳族的基督徒们一同过的。那的确是一次不平凡的圣诞。

    怒江峡谷属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它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三江并流区域是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它就在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应该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怒江第一湾

茶马古道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http://bbs.yue.cc/images/miba/attachimg.gif (怒江第一湾)
   北京飞昆明,再从昆明飞宝山,又开了200多公里到六库,从六库我们的车就沿着怒江边的公路一直向北飞驰。因为是冬季,怒江水平和了许多,也绿了许多,听司机讲水大的时候能漫上公路,山谷里发生泥石流也是常事,庆幸我们选择了冬季。那V字型的峡谷,把我们的汽车夹在其中,有时会觉得两边的山在向你压来,心就紧张了起来。抬头看去,常能看到高山之上,雪线下面的小村庄。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难得的是此地虽民族、宗教复杂却和谐的犹如一家人。也许这就是那个令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吧。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茶马古道)
  在这里听公里数是无法判断行车时间的,路窄,多弯道,怒江被西边的高黎贡山和东边的碧罗雪山夹峙,从青藏高原一路飞奔而来,带来的却是多年的闭塞和贫困。没有想到的是,怒江边上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是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这些洋教的。那当然是外国传教士的功劳,他们把上帝的抚慰带给了这些世代没有出过大山的贫困而又落后地区的人。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我们来到茶马古道经过的位于怒江流域的那个丙中洛村,(群山包围中的小村),这里是藏族、傈僳族、普米族、怒族等许多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有的一个家庭就有多种民族。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著名的天主教堂--重丁教堂。听介绍, 1904年,法国的天主教司铎任安守历经千难万险从四川阿坝州的康定来到怒江传教,在中国的偏远之地传教40年,被罗马教廷册封为圣徒。其传奇故事至今流传在三江地区的教民中。这个数十年如一日在异国传播信仰的传教士,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次置之死地而后生,后人已经无从知道其细节,单是想象在如次闭塞的地方生活40年,也会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1937年他长眠此地,如今他的孤坟位于丙中洛村重丁教堂的参天大树下,成为当地一个特殊的景观。现在的重丁教堂重建于1996年,原教堂规模宏大,可惜毁于“文革”。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任守安墓
    在这样一个原始的村落中,白色的带有十字架的小教堂显得很特别。站在传教士的墓前,心里有许多感慨。当时这里几乎没有大路与外界相通,而为了传播宗教的火种,那些外国传教士忍受的不仅是生活的艰苦,更有与世隔绝的精神空虚。但是为了信仰,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生命和一腔鲜血“拯救”了许多可怜的人和他们的灵魂。种下的火种却世世代代蔓延了下来,直到现在,很小的孩子也会念诵祷告词和唱圣歌呢。他们在这里办学校,播种文化,可以说,带来了些许文明的火种。

 
   我不知道传教这件事算不算精神麻醉,但我想,在你没有办法给予他们富足生活的时候,不如让他们在精神上找到抚慰。这也许就是宗教的意义所在。
 http://upload.17u.com/uploadfile/2011/12/24/6/2011122411502860868.jpg
    我们到达福贡的那天刚好是圣诞夜,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字。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人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实在幸运,在知子罗一个背靠雪山的村庄,看到了附近十里八村的人在这里过基督徒的节日的盛况。在西方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如此偏远的大山中,人们是那末隆重的在过西方人的节日。教堂外的广场上用松枝扎起了一道节日的大门,上面写了庆祝的字。字体很是奇怪,明明是英文字母却都反着或倒着写。导游告诉我们,傈僳族有语言却没有文字,于是外国传教士将英文字母倒转以后,拼出发音充当傈僳族的文字,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西方宗教的巨大影响。这是我们汉文化和内地影响望尘莫及的。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http://bbs.yue.cc/images/miba/attachimg.gif

    我们在这里见到的庆祝仪式是很让人感动的。教堂前的空地上聚集了几百基督徒,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在一起吃一顿圣诞大餐。他们用脸盆装菜,有肉、有豆腐和青菜,用竹编的簸箕装上雪白的米饭,10来个人蹲成一圈,低头祈祷,感谢耶稣给了他们食物。然后,每人盛了饭就那样蹲在地上吃起来。那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于是登上旁边的山坡,拍下这珍贵的镜头,只见周围青山环绕,背后的雪山依稀可见,在阳光下,在肃穆的教堂前,我真想知道围在一起的人们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从那一张张纯朴的脸上,我似乎读出了他们的心声。“日子就是这样,过就是了。”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这些大山中的人,祖祖辈辈过着宁静、祥和、平淡的日子,虽然让我们看来是十分艰苦的,那里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泥石流频发、没有钱交学费、缺医少药----。但他们并不抱怨,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上,用祖辈传下来的教义抚慰着自己的灵魂。他们自称大山的儿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单纯,而又毫无杂念的生活。对我们这些被世俗纷争搅乱的心灵来说,是无法回归那样自然的心态的,也永远无法享受那种超凡脱俗的沉静了。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因为还要赶路,于是谢绝了他们的盛情,只是不断的按动快门,记录下这难忘的盛况。那些身着节日盛装的妇女,十分愿意我们拍下她们的影像,却不像开发旅游的地区,照张相也要钱。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傍晚我们赶到桃花岭过圣诞,沿途都能看到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向村中的教堂汇集。我们被带到教堂附近的广场上。男女老少围在小桌边正准备吃年夜饭。我们被邀请一起吃饭,也许有人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盛情,因为前边人刚吃完,就用水冲洗一下碗筷给下一批人用,消毒是不可能的,好在深山大川污染少,对我们这些饱受污染侵害的城里人来说,免疫力绝对是一流的,所以也就随乡入俗,和当地人一同入席,菜虽做得一般,肉和肝的味道却是城里无法尝到的。使我想起小时候吃得肉味来。
天渐渐黑了,吃过饭的人陆续进入教堂,女人坐右边,男人坐左边。以后就是枯燥而冗长的仪式,说的我们大都听不懂,大约是做弥撒的全过程。

  
    以后这些傈僳族的村民,以村子为单位,分别唱颂各种圣歌。他们走上祭坛,以小合唱的形式唱起来,每人都拿了一本手抄的颂词,我借来看了,上面写的都是汉字。我看见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拼命抄一个祈祷词,我也把它抄了下来。很想知道他们心中在想什么。词是这样写的“主啊,我一想起你就流泪,心里涌满了懊悔,虽然跟从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离开罪,伤心的主啊,有谁能把你的心安慰,有谁能够明白十字架上的你肯定了谁。患难的时候想起了主,平安的时候就把你忘记,谁能听从你的话,从此不再去犯罪。”字里行间流淌着无助的呼喊,难怪这些宗教会在弱势群体中有极大的市场,当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也对周围的发生的一切无从解释的时候,他们只有相信上帝能拯救他们。这里的人们从老人到孩子,从男人到女人,都虔诚的信仰着基督。
   颂歌就这样一首接一首的回响在教堂中,在群山环绕的苍穹荡漾。大山中的人天生会唱歌,他们唱着祖祖辈辈传唱的圣歌,曲调有18世纪的美国黑人歌曲,有“铃儿响叮当”“欢乐颂”,有的曲调很熟悉,但叫不出名字了。也有他们本民族的曲调,但无论唱什么,谁在唱,歌声都是那末高远、纯净。曲调都是那末优美动听。男女声四个声部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交融在一起,圣洁而虔诚,难怪被称作天籁之音。有时会有吉他伴奏,那琴声悦耳,你会觉得他拨动的不是琴弦,而是你的心弦,真有心灵飞升的感觉。
 
    下边是庆典活动,他们要唱一夜,吃三天。孩子们高兴地跑来跑去,这更是他们的节日。基督教认为,弥撒的结束,正是生活的开始。基督徒深信因散而聚,因为他就是为了能更有效地散居于世,成为地盐世光,才聚在一起,聆听上主的说话,在圣体中汲取生活的动力的。“弥撒礼成”,正是基督派遣人们到世上,为他作证的时候。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在云南怒江大峡谷过圣诞


    我们就这样在深山中和傈僳族村民一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圣诞夜。至今无法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的钟鼓楼
后一篇:不易出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