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0480085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游埃及(五)
(2008-06-29 20:37:13)
标签:
埃及、红海
杂谈
游埃及(五)
红海是一个
旅游
胜地,每年都会有大批游客涌入这里,从地图上看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边就是最著名的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战略价值。我们居住赫尔格达是红海观光客聚集的主要区域,市中心有几条主要的购物大街,有传统市集,也有高档的精品店,喜欢购物的人尽可以痛快的“挥霍”一番,一般来讲,纸莎草手工艺品、古画、珠宝、木器、咖啡壶、香料、雕刻品等,都是值得购买的纪念品。
匆匆吃过饭,导游帮我们找了一个汽车,可以坐十几个人,每人2埃镑到市区,我们牢记了宾馆的名字就一起出动了。这里商店很密集,但在我看来却和泰国苏梅岛的大街差不多,可不过,对于有购物热情的人确实有很大诱惑力。没走多久,大队人马就杀进了一个卖工艺品的商店,大家的着眼点都是在纸莎草纸画上。
来自神秘的文明古国埃及的纸莎草纸画,世界有名。纸莎草是人类最古老的造纸材料,是取自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上的一种有很长纤维的植物的茎部,这种植物是三棱柱形,剥掉绿色的外皮,里边是白色的芯,切成薄片,用擀面杖擀动,然后在水中浸泡6天,用这些纤维片,像编席一样编织在一起,再在压榨机上压6天,就成了一张纸莎草纸。这种纸韧性很好,也容易着色,划出的画色彩鲜艳。用纸莎草制成的画题材大多取自流传几千年的壁画,也有埃及的风土人情和阿拉伯文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古文明的韵味又有时尚的气息。纸莎草纸画颜色多以金、蓝、红为主,颜料是由动植物和矿物为原料特制而成,色彩绚丽多姿。在一通还价以后最终达成一张10埃镑,大点的15埃镑(1埃镑=1.5人民币)。于是大家踊跃购买,十几个人至少买了有几十张。
大家不敢走散,毕竟是陌生国度,于是大家还是互相照顾着一起走,我们这次来埃及因为中国是淡季,所以团拼的很杂,23个人的团,北京就有6家
旅行
社,还有外地哈尔滨、秦皇岛、丹东等地的,难得的是,大家相处都很好,一路互相照顾,大都对历史很感兴趣,这使得旅途更加愉悦。大家边走边看,还有很多商品,我是看不出什么特色了,大家因为累了,一般走了一阵,有买首饰的,也有买小胡琴的,本以为买东西不过如此,哪知道这刚刚打开购物的序幕,以后的购物更加热烈,容后再叙。9点了,我们找了一个车,每人一埃镑,顺利回到宾馆。
我们就在红海的怀抱中,一觉睡到清晨。6点钟,天才放亮。走到宾馆的院子才看清我们居住的环境,此时才知道我们与红海近在咫尺,虽然感觉和泰国的苏梅岛很像,但如此美丽的地方也让人心情无比振奋,清晨,一切都那末娴静,院子里开满了鲜花,还有一个大的露天游泳池。几只小鸟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游泳池下面就是海滩,走下去红海就呈现在你的眼前。大海清澈透明,却没有翻滚着浪花,平静的就像一池湖水。天越来越亮了,东方出现了一抹红色。蓝天白云红霞,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大海开始闪闪发亮起来,它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版,调制了如此丰富非色彩,早起的人们都来看海上日出了。此时东边出现了太阳的一角,看过许多海上日出,因为有云雾,总感到没有红海日出这般精彩,太阳慢慢向上爬升,在大海中洒下一片红色,露出的一角看着像个扁圆的鸡蛋,那红色更是红的热烈,红的让人心醉。因为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太阳每天晚上被天空女神“舒”吞下去,第二天又把它吐出来。古埃及人是多神崇拜,太阳神是最高的神祉,所以能用手捧捧它,也算是一种天大的福气吧!听说红海的得名和太阳紧密相连,日出会把海面照得一片彤红,美的令人震撼,所以人们叫这片海为红海。红海当然是去埃及不可错过的景点,尤其对享乐主义者,它简直是个度假天堂。红海的旅游区以闪光的沙滩、美丽的珊瑚海、丰富的海洋生物及一流的饭店等闻名于世,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潜水的海域之一,也是水上运动者的天堂。
太阳升起的速度很快,只有几分钟,一个又红又大的太阳就完全展示在你面前了,大海、沙滩都铺上了金色的阳光,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那末柔和,那末舒适。阳光越来越灿烂,耀得水面波光粼粼。天蓝蓝的,海的蓝则更浓、更酽,近处的与远处的海水甚至幻化成了深深的蓝绿色,层次分明,纯净清澈得无法言语,不知道到底是海映蓝了天,还是天映蓝了海。海天交界处,几艘白色的轮船慢悠悠地行驶在海面上;黑白相间的海鸥在头顶尖叫着,飞舞着。
此时正是冬天,处在亚热带的埃及天气也还较凉,早上的温度也就10度左右,大家还穿着毛衣,怕冷的甚至穿上了薄棉衣。今天上午自由活动,我打算下海了。吃了早饭,我换好了游泳衣,来到海边,风吹着似乎有些凉,但我还是勇敢的一步一步走进大海,海水有点凉,但凉的舒服,此时游泳真是太爽了,辽阔的海面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涨潮,海水比较深,游起来真是挺痛快。海水清澈,几十米深处的珊瑚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还有形态各异的热带鱼,在你游泳时,会不知疲倦地和你一起在水中嬉戏。在我的带动下,团里几个人也按捺不住了,纷纷下海畅游,可惜时间有限,因为我们中午就要启程到开罗去了。
还是集体行动,是有护卫队的。午饭在车上吃的面包奶酪和水果等,因为今天我们要走6小时。正午12点,车队准时出发了。汽车是沿着红海一直向北,这是尼罗河东岸,到处是荒沙戈壁,右侧的红海时隐时现。科学家分析今天的红海可能是一个正处于萌芽时期的海洋,一个正在积极扩张的海洋。1978年,在红海阿发尔地区发生的一次火山爆发,使红海南端在短时间内加宽了120厘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按目前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的话,再过几亿年,红海就可能发展成为象今天大西洋一样浩瀚的大洋了。当然那是太久远的事了。
听导游说,在这片广大而荒漠的戈壁中,住着贝都因人,他们阿拉伯人的一支。又称贝督因人。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贝都因部落流动性大,游牧距离远,他们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贝都因人靠饲养骆驼为生。他们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移动。每次游牧距离常在1000千米以上。在农区边缘地带度过最炎热、干旱的季节,参加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采集香料,买回椰枣、食粮、手工业品等必需品。每当雨季到来、沙漠水草生长之际,他们便向沙漠深处进发。住毛毡帐篷,帐篷里用布或毡子隔开,男女分居。南阿拉伯哈达拉毛等地的牧民为躲避强劲的风暴,大多住在岩洞里或悬崖下。贝都因人普遍保留着部落制度和嫡堂婚姻。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鼓励和安置贝都因人定居。但多数人对农业生产不感兴趣,也不大适应,仍过着游牧生活。真不可想象,在一望无际的荒滩中,还隐藏着这样一群人,连埃及人都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我们在中间休息的时候,看到贝都因小孩,不过我们没能拍下来。车沿着红海便的公路前行。这是一片荒凉又富庶的土地,红海中储藏了有色金属和石油,沿途可以看到炼油厂和长长的输油管道,延伸一直向前延伸。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站就站立在路边,唐吉科德要是到了这里,可真是打不过这么多巨大的风车呀。
从霍尔格达到开罗(Cairo)需要漫长的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近一半的行程中由于有红海陪伴,所以并不觉得多么的枯燥。我们的车就一直沿着海岸线前行,红海离我们近得只有一步之遥。美艳无比的大海那广阔无边的一抹幽蓝沁润着每一个人的心肺。这时的太阳已开始西落,但依旧耀眼,它不停地穿梭在大团大团的云朵间,被沙丘怪石照得忽明忽暗,也将周边的天空耀得金光灿灿。最后它终于沉下西山,留给我们的是满天的红霞。
天黑了,人也乏了,在睡意朦胧中我们来到了开罗。
宾馆
纸莎草纸画
我游泳
纸莎草纸原料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游埃及(四)
后一篇:
游埃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