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力拓毁约后的几点反思

(2009-06-08 12:29:38)
标签:

市场评论

宋建文

杂谈

财经

力拓毁约后的几点反思

 

众所周知,力拓毁约了,这桩国人期待已久的最大海外并购案悬啊悬,悬到只有十多天了,人家毁约了,真是措手不及。虽然中铝组织了谈判小组飞赴澳大利用进行撮商,但已经无力回天。

事已至此,再去鄂婉又有何用呢?我们需要的是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积累海外收购的运作经验,继续在未来的道路上斩风破浪,取得进展,而回过头来看,力拓的毁约对中铝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首先我让大家回过头来让大家看一个案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这一收购消息公布的时候,汇源的股价暴涨,朱新礼不知道有多高兴,虽然国人都在网上声撕力竭的大骂他,造成国外资本对国内市场的疯狂入侵,对民族产业的沉重打击,但是他根本就置之不理,因为卖汇源将换来他多久的资本积累?

大家知道,朱新礼是个特别有性格的人,当年用赌博的方式从德隆手中抢到了汇源的控股权,又为什么愿意卖给外国人呢?

用他的话来说,是想赚外国人的钱,然后转型,做上游供应,让外国人为自己接货。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最后还是被商务部给砸了,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因为他以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用了很长时间做了转型的工作,包括对上游果园等多方面的投资扩张。

这个案例中,他想卖掉汇源,结果没卖掉。

再来看看力拓的案例,力拓为什么当初要接受中铝的增资计划,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怕挺不过去了,资金遇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钱,所以大家看他是被动的、不情愿的接受中铝抛出的橄榄枝。

力拓同意中铝以195亿美元从9%增资到18%,可是风云突变,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刻很快过去,力拓的股票也上涨了50%,他们有钱了,不缺钱了,自然就想毁约,虽然要支付1.95亿美元的毁约金。

可是如果是你,你度过了危机,你是愿意支付1%的毁约还是将自己公司的股权卖出去?中铝能做的也就只是无奈的接受这1%的“分手”费,怪只怪自己在谈判桌上没有明确的预见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让人担扰的是,现在力拓不仅甩掉了中铝,还自理门户了,力拓集团准备通过按40股配发21股的方式进行筹资,他们有了自己的门路,而且力拓与必和必拓就双方合资经营西澳铁矿石生产项目签署非约束性协议——西澳铁矿石业务目前与未来的所有资产及负债都归该合资公司所有,力拓与必和必拓分别持有该合资公司50%的股权。

这样一来,曾宣布收购力拓的必和必拓卷土重来,以另一种形式将力拓纳入怀中,原本集中度就非常之高的铁矿石市场,将面临垄断进一步提高的态势,而在中铝与必和必拓的竞争中,中铝仅仅是赚到了一点分手机。

其实这个收购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失败的一些必然性,一是力拓是被动的无奈的接受收购要约,他们一直在期望市场的转变及寻找一切可能来阻止收购的实现,二是澳政府自然也担心力拓受到中国的控制,这一点和源汇并购源是一样的。

这就是两个案例的不同点与相关点。

所以力拓毁约不是他们一时的想法,而是从一开始就准备着毁约,不但公司一直在试图做着毁约的准备,包括澳大利亚政府等政治领或也在做着一定的工作,所以毁约了,澳总理陆克文会见了中铝的老总,但有什么用呢?最多说几句话来安慰你。

力拓的毁约,值得我们反思?

一、海收收购只能悄悄的做:在国家支持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之后,大批企业涌到了澳大利亚,一个接一个的拿矿,这么急这么乱,人家会怎么看你?会认为你只是在做资源掠夺,澳大利亚的政客们说要把“澳大利亚留给澳大利亚人”,已经充分说明从政治上他们不认可中国的收购行为,而接着这么大的收购,又弄得这么张扬,势有收购势在必得之的姿态,可是结果却让人失望,如果我们利用金融危机的机会悄然入股,现在说不定已收入手中,值得反思啊!

二、收购需要建立在多方认可之下:首先被收购的力拓是被动接受,虽然其总裁当初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可是商人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澳政客们都是强烈的反对收购,在这样的背影下强行推进收购,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需要双方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持续的谈判以应付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外界环境,要让被收购方明白我们不是去掠夺而是投资,是在帮助他们,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完成收购。

三、海收收购应该兵分多路:这么多企业涌入澳大利亚,造成其资源紧张,然后人家跟你来个大交易,再毁约,转向与必和必拓合作,造成更大的垄断,对中国实大是沉重的打击,所以我们的战略虽然是走出去,但不能盯着一个澳大利亚,去巴西、去中亚,把资金带过去,他澳大利亚自己会紧张,也不至于造成中国如此被动的局面。


    进入查看→目前极具投资价值的个股(附名单)---友情链接,不作投资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