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文229桃月

(2024-06-20 17:44:55)

          

                                

农历一、二、三月的别称,分别是柳月、杏月和桃月,听来别有诗意。

华夏智慧的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创立了计时历法,“夏历”,也叫农历,阴历、沿用至今,准确无误。说是阴历,是对阳历或公历而言。世界通用的公元历法,晚了两千多年,仍无法代替夏历的应用。特别是农时节令和航海离不开的潮汐变化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公历的周期相契合;以日月星辰的运转盈亏计时年、月、日,不仅便于记忆,更具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是人们对自然规律对宇宙空间的最早认可。夏历产生于农耕社会,对农耕、农时有规律性的指导作用。夏、商、周的先民主要是生活在中原地带,在夏历中衍生出来的农耕谚语,就极具中原地域性。如惊蛰无凌丝;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还有人们熟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些谚语在琼岛和严寒的北疆就不适宜了。

    节令时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就产生了美好的想象。文人墨客将它融入笔端,便形成了一种文化。一旦进入了文化的层面,就如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一样,计时文化独具了东方文化的韵味。历代诗词歌赋中,闪耀节令智慧的诗句脍炙人口。

尽管诗句不能准确说明时间只是不同地域的一种局部现象但给人的印象和记忆是清晰而美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诗人白居易在庐山脚下和大林寺山上花开的景象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展示了一幅阳春三月的美好画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夏日风光就呈现在眼前。

节令中的美好诗句,更是直逼人的心灵,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白居易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夜的寒冷与孤单,读来就有寒气袭人感觉。      

历法进入诗人的笔下节令有了文化的内涵也就有了传承的基因,就有了强盛的生命力。

闲来涂鸦,草成一幅山水,署名落款,心血来潮,绘画日期署桃月似乎有了点文化气息

                                餘翁

                                     甲辰三月于并州橘斋 博文229桃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博文230秋思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