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229桃月

农历一、二、三月的别称,分别是柳月、杏月和桃月,听来别有诗意。
华夏智慧的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创立了计时历法,“夏历”,也叫农历,阴历、沿用至今,准确无误。说是阴历,是对阳历或公历而言。世界通用的公元历法,晚了两千多年,仍无法代替夏历的应用。特别是农时的节令和航海离不开的潮汐变化。
尽管诗句不能准确说明时间,或只是不同地域的一种局部现象,但给人的印象和记忆是清晰而美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诗人白居易在庐山脚下和大林寺山上花开的景象。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展示了一幅阳春三月的美好画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夏日风光就呈现在眼前。
节令中的美好诗句,更是直逼人的心灵,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白居易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夜的寒冷与孤单,读来就有寒气袭人感觉。
“历法”进入诗人的笔下,节令有了文化的内涵,也就有了传承的基因,就有了强盛的生命力。
闲来涂鸦,草成一幅山水,署名落款,心血来潮,绘画日期署以桃月,似乎有了点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