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09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二)
(2009-06-04 14:17:13)
标签:
外国小说杂谈 |
分类: 教坛独步 |
情节
五.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安排技巧
【考点梳理】
1、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但它也可以不构成故事。《桥边的老人》
2、情节在小说中使用的密度和写法,直接影响到了小说故事的强弱。以叙述为主,将情景的描写融于事件的叙述,多粗线勾勒,故事性就强,如《炮兽》;以描写为主,经常将事件的发展停下来,多写风景、静止的人物等,故事性就弱,《安东诺夫卡苹果》
3、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4、情节运行的动力:突发性事件,如《炮兽》
小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⑴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⑵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⑶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⑷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⑸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⑹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考点纠错】
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遗漏答题要点。
【命题形式】
1.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
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从“情节”角度对小说进行欣赏的要点和步骤:
1、梳理小说的情节,指出情节运行的模式
2、抓住情节的“细节”、“摇摆”、“运行的动力”、“戏剧性”的某个方面进行赏析。
3、点出情节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六.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
【考点梳理】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考点纠错】
对小说的几种结构模式特点辨识不清;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命题形式】
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等等。
【答题要领】
从“结构”角度对小说赏析的要点和步骤:
1、抓住小说的“容器”即结构要点
2、判断结构是依赖情节的力量还是情绪的勾连等来构成
3、分析属于哪种结构模式 : 线性结构(延迟)、生活横断面、心理时序
4、描述要点并联系主题
情感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
七.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考点梳理】
1、情感质量是的人的品质的重要指标。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说中情感的存在,可以使小说跨越阶级、性别、穿越时间、空间,作用于每一个读者的神经,感受到情感的魅力。
2、情感使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我们心中发生了变化。作者不仅仅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更要按照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被写得很长很长,因为在心理时间,它可以成为无限。
3、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如:《山羊兹拉特》、《礼拜二的午睡时刻》
4、情感在小说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情感有时是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有时是笼罩全篇的氛围,成为作品的基调;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推动情节的发展,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里,营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
【考点纠错】
不能深入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准;
【命题形式】
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
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
八.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考点梳理】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生命。小说本身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伸手可及的现实世界。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小说阅读的目的,不是试图去寻找一个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流淌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一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考点纠错】
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了。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
【命题形式】
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九.其他:表达技巧和小说的语言
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小说的语言
※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