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颖的深度因果图建模及其故障诊断方法

引用本文
唐鹏, 彭开香, 董洁. 一种新颖的深度因果图建模及其故障诊断方法.
自动化学报, 2022,
Tang Peng, Peng Kai-Xiang, Dong Jie. A novel method for deep causality graph modeling and fault diagnosis.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22, 48(6): 1616−1624 doi: 10.16383/j.aas.c200996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200996?viewType=HTML
文章简介
关键词
深度因果图模型, 故障检测, 根源诊断, 传播路径辨识, Group Lasso
摘
为了实现复杂工业过程故障检测和诊断一体化建模,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深度因果图建模方法. 首先, 利用循环神经网络建立深度因果图模型, 将Group Lasso稀疏惩罚项引入到模型训练中, 自动地检测过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 利用模型学习到的条件概率预测模型对每个变量建立监测指标, 并融合得到综合指标进行整体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一旦检测到故障, 对故障样本构建变量贡献度指标, 隔离故障相关变量, 并通过深度因果图模型的局部因果有向图诊断故障根源, 辨识故障传播路径. 最后, 通过田纳西−伊斯曼过程进行仿真验证, 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引
现代工业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 由于实际的物理连接、控制回路的作用, 工业过程中的设备、部件、过程变量相互耦合, 构成了复杂的互连网络. 这种互联耦合关系使得系统某一部位一旦发生异常, 将会随着系统网络传播并演变演化, 进而导致更加严重的故障. 采用先进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是保证工业过程安全有效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基于知识或者模型的方法很难构建大规模系统变量间的复杂关系. 随着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工业过程收集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数据, 这为数据驱动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并大量应用到化工、半导体制造等过程, 尤其是多元统计过程监测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monitoring, MSPM) 方法.
MSPM利用多元投影技术将高维观测数据投影到低维主元子空间和残差子空间,
并设计相应的多元统计量 (如T^2,
图论技术利用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节点的线构成的图模型来定性或者定量地表征变量之间关系, 能够较好地描述工业过程的复杂网络结构. 其中贝叶斯网络 (Bayesian network, BN) 作为一种概率有向图模型, 已经应用在风险分析、可靠性可维护性分析等领域, 在故障检测和诊断领域也取得了较成功的应用. Mehranbod等使用BN进行稳定和过渡阶段的故障检测和隔离. Azhdari和Mehranbod验证了BN在田纳西−伊斯曼 (Tennessee Eastman, TE) 过程中故障检测与诊断应用的有效性. Gonzalez等将BN应用在过程监测中的维数化简过程. Chen和Ge提出了一个分层BN (Hierachical Bayesian network, HBN) 建模框架, 通过对工业过程进行分解, 构建局部单元以及单元间的贝叶斯网络, 实现大规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随后, Chen和Ge又针对过程监测中低质量数据建模问题, 提出了鲁棒BN (Robust Bayesian networks, RBN). 针对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动态特性, Yu和Rashid采用动态贝叶斯网络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s, DBN), 用异常似然指标 (Abnormality likelihood index, ALI) 和动态贝叶斯概率指标 (Dynamic Bayesian probability index, DBPI) 分别进行故障检测和根源诊断. Zhang和Dong将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和三时间切片DBN整合来解决过程监测中存在的数据缺失和非高斯问题.
BN为过程变量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条件概率表示, 但是, 该条件概率关系一般是线性的, 无法描述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特性. 同时, 大多数基于BN的方法需要通过过程知识得到BN的网络结构, 这在很多复杂工业过程中是很难确定的. BN作为一种有向无环图模型, 也较难表示系统中存在的闭环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 并考虑系统中存在的动态特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因果图 (Deep causality graph, DCG) 建模方法, 利用多层感知器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和门控循环单元 (Gate recurrent unit, GRU) 对每一个过程变量建立概率预测模型.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 引入组稀疏惩罚项, 自动地检测变量间因果关系, 从而得到过程变量的因果有向图结构以及定量的条件概率表征; 然后基于DCG模型的条件后验概率分布建立单变量监测统计指标, 并通过贝叶斯推理融合, 构建综合的监测统计量, 实现工业过程的整体监测. 进一步通过计算变量贡献度指标, 隔离出故障相关变量; 最后根据深度因果图模型获得的有向图结构, 诊断出故障根源, 并辨识故障的传播路径.
论文的结构如下: 第1节详细介绍了深度因果图推导和建模过程; 第2节提出了基于深度因果图模型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框架; 随后, 在第3节利用TE过程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了验证, 并在最后一节中进行了总结.

图

图 2
作者简介
唐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3年获得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学位. 2016年获得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监测和故障诊断.
E-mail: gnepgnat@163.com
彭开香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2007 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工业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本文通信作者.
E-mail: kaixiang@ustb.edu.cn
董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2007 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和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
E-mail: dongjie@ies.ustb.edu.cn
相关文章
[1]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190586?viewType=HTML
[2]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180579?viewType=HTML
[3]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190257?viewType=HTML
[4]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2017.c160427?viewType=HTML
[5]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2015.c130680?viewType=HTML
[6]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14.00423?viewType=HTML
[7]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14.00161?viewType=HTML
[8]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14.01265?viewType=HTML
[9]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13.00272?viewType=HTML
[10]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13.01933?viewType=HTML
[11]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09.01465?viewType=HTML
[12]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09.01550?viewType=HTML
[13]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09.00766?viewType=HTML
[14]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3724/SP.J.1004.2009.00739?viewType=HTML
[15]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4097?viewType=HTML
[16]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5566?viewType=HTML
[17]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5625?viewType=HTML
[18]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6570?viewType=HTML
[19]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6925?viewType=HTML
[20]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3968?viewType=HTML
[21]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3982?viewType=HTML
[22]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4266?viewType=HTML
[23]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id/14359?viewTy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