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4dc425e0h72db8b83b165&690青海高原的旱獭
非常感谢“传说中的姑姑”和“山女99”两位朋友参与猜想我上一篇文章的题头图片里的动物名称。
那小生灵当地群众叫它“哈拉”动物学上叫“旱獭”。属于鼠科动物,穴居有冬眠。经常因为有人吃了旱獭肉而引发鼠疫。因此,部队是绝对不允许战士去接触“哈拉”的。
http://s8/middle/4dc425e0h7c9362d0ae77&690
一只成年“哈拉”体重大约10斤左右它们群居于向阳坡每当有汽车经过,它们则警惕地站立起来观望双手合十如同作揖。有人说:“哈拉”信佛见人就拜。其实这小生灵的警惕性是很高的,经过观察如果对它们没有威胁,它们就继续采食若有威胁立刻赞入洞穴里。它的叫声很特别其尖叫声如同鸟叫,我第一次到玉树突然听到车外“唠……”由高至低委婉地尖叫声我向车外望去寻找鸟的影子结果是只听到叫声却不见鸟。我问同行的人这是什么鸟叫?回答:不是鸟叫是“哈拉”。我再问:“哈拉”在哪?回答:就是山坡上那些像小狗的动物。我就这样认识了“哈拉”。
“哈拉”全身是宝“哈拉”皮可制革,头盖骨治水肿;肉祛寒;胆与熊胆相配,敷治骨折,内服补骨;胆汁醒酒,治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外敷治伤;油脂祛寒、消肿;犬齿治骨折。它的最大危害是传播鼠疫。我在那里的时候有一年海南洲的河卡镇就因为有的群众吃了“哈拉”肉而发生了鼠疫结果出动部队和卫生等方面的人员封锁了那个地区直到疫情解除。
http://s1/middle/4dc425e0h7c9367c18ab0&690
正因为“哈拉”能够传播疾病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矛盾才引起了那个时候的卫生部与外贸部在扑捉“哈拉”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卫生部主张禁止扑捉“哈拉”。外贸部主张扑捉“哈拉”发挥它的经济价值。我看到地是当地民贸公司每年秋天都收“哈拉”皮。
现在为了科学研究已经有人工饲养的“哈拉”了。
九月草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本文图片作者:马才让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