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2011-11-28 18:40:34)
标签:

观世音菩萨

延寿寺

西塔

佛教

旅游

分类: 闲话沈阳

     沈阳清初东南西北四白塔,历经300多年沧桑,命运各不相同。前已介绍过的北塔及寺保存和维修最好,香火最盛;南塔塔在,寺毁重建;以后将介绍的东塔有塔无寺;现在介绍的西塔曾经塔、寺全毁。现西塔和延寿寺均为1988年政府重新修建,塔址为原址。延寿寺规模比历史上的小,但基本复原。

 

            http://s11/middle/4dc4037ch7844b7a9ebdd&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在沈阳城的四周各建有一座塔,每座塔的旁边各建有一座喇嘛寺院。镇守盛京的四座白塔对于沈阳人,有着标志性的内心意义和特殊感情,几乎无人不知。西塔寺名为“延寿寺”。西塔和延寿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西塔街。  

 

            http://s8/middle/4dc4037chb2af30c64089&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西塔山门前广场和美丽宜人的西塔公园相连,是人们惬意的休闲之处。

 

            http://s2/middle/4dc4037chb2af2dde4367&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西塔建于清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四塔四寺除名称和供奉的佛像不同之外,其建筑规模和造型几乎完全一致。

 

http://s8/middle/4dc4037chb2af2f318aa3&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西塔公园一角。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http://s5/middle/4dc4037chb2af32480d57&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西塔延寿寺山门。1998年,为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寿寺,沈阳市筹措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进行复建。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11月13日竣工。


http://s7/middle/4dc4037chb2af339063b4&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2005年底,沈阳市政府落实四塔宗教政策,全部交由佛教界管理,沈阳市佛教协会正式接管西塔延寿寺,并搬迁至此。于2007年10月21日举行沈阳市佛教协会乔迁挂牌仪式和全堂佛像开光庆典,来自辽宁省内外的高僧大德及善信千余人参加开光法会,盛况空前。

             http://s6/middle/4dc4037chb2af35530952&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复建后的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延寿寺占地总面积400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共占地800多平方米。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壮观。


http://s14/middle/4dc4037chb2af36f317a4&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现在的延寿寺可谓“外古内现”,外观古朴典雅,全部按照古典建筑修缮,小巧精致,布局合理;从各殿堂内部看,佛像庄严,金碧辉煌。

    这里是西塔护国延寿寺天王殿。

 

http://s6/middle/4dc4037chb2af38776c45&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绿度母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度母,梵名Tara,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共有二十一尊,皆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

 

http://s11/middle/4dc4037chb2af42a176d3&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资料介绍:若想满足心中愿望,消除心中恐惧,无有比度母更殊胜之法门。过去在印度西藏修此法门之成就者及得到祥瑞征兆的例子甚多,至今仍广为流传。

 


http://s1/middle/4dc4037chb2af39c8c1e7&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西塔护国延寿寺韦驮殿。


http://s10/middle/4dc4037chb2af3ea673fa&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乾隆八年有御书“金粟祥光”的匾额悬挂正殿之上。大雄宝殿内供奉长寿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左右是八大菩萨。由于清朝政府对喇嘛寺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延寿寺在当时可谓香火旺盛。

 
            http://s7/middle/4dc4037chb2af40837e80&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西塔护国延寿寺宝鼎。
            
http://s7/middle/4dc4037chb2af443b49ba&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财神。

http://s14/middle/4dc4037chb2af45777b90&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印满经文的经幡。

http://s11/middle/4dc4037ch7844baa70570&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经幡随风飘动,如一遍遍念经。念经遍数多少决定自身功德......
 
http://s15/middle/4dc4037chb2af4c50d13a&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佛教的旗帜在寺内高高飘扬。佛教旗帜起源於1885年,代表佛陀成道時所放的六色光明作為旗帜的顏色。這六色旗在1956年,於緬甸仰光举行的第六次佛教议会,正式被接受为佛教的教旗。下面的規条详载于僧伽組织基本規条第十章內,正式采纳于1980年:

    1. 兰光由佛陀的毛发放射,代表对诸众生怀有同体大慈的精神。
    2. 黃光由佛陀的皮膚放射,代表离二邊、並带來平衡和解脫的中道。
    3. 紅光由佛陀的肌肉放射,代表依佛法修行而帶來的加持力。
    4. 白光由佛陀的骨齿放射,代表佛法的清淨和它所带來的解脫。
    5. 橙光(缅甸佛教則為浅粉红) 由佛陀的掌、踵和唇放射,代表不可动搖的佛法。
    6. 五色光合成第六色(非肉眼所能見) 代表佛法為普遍的真理。
    因此,教旗代表:不论种族、国籍、地域或肤色,诸众生均有成佛的本质。
 

http://s13/middle/4dc4037chb2af48525407&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寺内的边角空地上,僧人自己栽种的萝卜等蔬菜。


http://s3/middle/4dc4037chb2af4e1f04c1&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清朝末到上个世纪初期,伪满洲国期间,朝鲜人来沈做生意大多住在西塔一带。后来日军侵华,部分朝鲜难民驻扎西塔附近。为了祈祷佛菩萨加持,保佑平安,促使延寿寺的香火鼎盛一时。1967年,延寿寺内建筑全部被拆除。现在,中韩旅游商业广场就建在重修一新的北塔附近。

 

http://s7/middle/4dc4037chb2af0d1b3cc6&690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TITLE="【闲话沈阳(5)】   塔寺涅槃——西塔及延寿寺" />
   北塔、寺恢复重建后,被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涅槃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