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001qijvkgy72Elg5aof3f&690
青岛出版社引进并出版的、由中国女国手黄焰和韩国棋手金成来合著的韩版围棋教材《速成围棋》,自2006年6月开始至2011年1月,陆续出齐了《入门篇》《基础篇》《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基本布局·定式篇》《有段者篇》成套系列,每篇分为上、中、下3册。我在少儿围棋培训的实践中使用这套教材已完成除《有段者篇》之外的一个轮回。我感谢《速成围棋》这部教材帮助我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材操练和实战,大凡能在零起点1年半之内进入1段的孩子,以后基本上可以一年晋升一个段位,较好的孩子达到了5段。采用这部教材之初,我只是感到省却了许多翻检之劳,一个轮回的仔细琢磨才使我体会到它更多的优点。试做归纳,与同好交流,并恳请行家指正。
1,循序渐进,科学系统。
按照由易到难的普遍原则安排各“篇”,每“篇”基本上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阶段。比如“入门篇”,围绕基本规则讲授基础技术,从气、眼、死活、打劫这入门“四大概念”开始,进入断和连、基本吃子技巧,至下册结束时已经把对杀、棋形、厚薄、先后手、收官等基本概念都进行了介绍。进入“基础篇”后,围绕入门篇已经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技术门类,分别加深。值得一提的有:从“叫吃以后”、“两次叫吃以后”入手引导计算,引入了虽然浅近却是必要的行棋步法和布局常识。从“初级篇”开始,形成了接触战、行棋步法、死活、布局、官子几个板块的模式,中册开始加入定式板块后,这6大技术板块一直延续到“中级篇”、“高级篇”之上册,分门别类齐头推进。从“高级篇”之中册开始,取消了定式版块代之以中盘作战,显然这不是因为定式不必学了,而是随着技术的加深,定式学习需要另外补充专门教材了,而中盘技巧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进入“高级篇”之下册,行棋步法版块退出,因为学习至此,基础的行棋步法可以告一段落了,需要代之以技术含量更高的“筋和形”,而中盘作战则继续深化。综览全套教材,可以看出编著者拥有高屋建瓴的围棋技术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2,资料丰富,海量题库。
大家都知道围棋教学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接触战技术的提高。相对于布局、定式、官子等技术环节比较容易找到规律形成套路来说,接触战更加千变万化,训练不容易找到抓手,靠有限的教师复盘难免挂一漏万,靠孩子们自己琢磨难免少慢差费效率低下,而它的重要性却直接与培养战斗的嗅觉、深入的计算力有关,忽视或回避这个环节,势必影响进步速度。《速成围棋》在这一点上,使我们如释重负,豁然开朗。它以长期的积累奉献出大量的习题,帮助我们解决燃眉之急,节省了我们收集整理的时间和辛劳。我这里特别突出了这个侧面,其实《速成围棋》在各个技术门类都提供了大量的习题,还必须提请注意的是
“行棋步法”版块,在整套教材中循序渐进地滚动着推进,通过反复的习题操练培养棋感,这个环节在多数围棋教材中均付阙如。
3,设题独特,启迪教法。
细心研读《速成围棋》,还可以发现它不光提供了教学的材料,还在向我们暗示教学的方法。比如,棋童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定式的学习?这是一个不少人都困惑的问题。《速成围棋》在“初级篇”之中册开始出现,这就告诉了我们在什么程度上进入定式学习比较合适。在定式初起阶段,书中不厌其烦地在一张棋盘的4个角上画出同一个定式,这是告诉我们对于初学者来说,4个角8个方向的反复操练是必要的。关于布局的学习,教材从“基础篇”之上册开始边讲常识边要求记忆,从10手开始一直延续到“初级篇”之中册的20多手,随后教师就可以插入“基本布局·定式篇”,上册20手至30多手,下册50手左右甚至更多一些。这就告诉我们布局需要背,这和老聂说过的初学围棋要背棋谱的前50手相一致。在“入门篇”“基础篇”等较低程度时,同类的习题它先以选择题或正误判断题的方式出现,然后再直接要求解答,这里也包含着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的提示。在不少死活问题上,它有的放矢地将同一个死活常型分解为五六个一组的习题,实际上是把这个死活常型来了个彻底的研判。在《速成围棋》的使用中,我们教师也能多有受益,可以深深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
4,表达简练,趣味性强。
《速成围棋》与其他围棋书籍相比,最直观的不同就是它“字少图多”。图多,就是上文说过了的海量习题。字少,是说它的文字表达极其简练,出语平实,用字俭省,追求的是简单易懂,绝对没有假作风趣幽默的废话,显示了作为教材的规范性。它追求生动活泼的匠心,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启蒙阶段将棋局设计成黑白棋子组成的许多卡通图案,以及游戏方式的注意力训练,寓教于乐,对幼小的孩子颇有吸引力。年齿渐长后则有计算力训练、死活妙题、围棋掌故。还穿插着围棋术语和棋诀的解释专题,以及围棋礼仪的训导等非常有用而易被忽视的教学内容。
此外,这套教材的纸张(包括封面和正文)、印刷和装帧,质量都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速成围棋》一轮有余的使用之后,我也有一些关于改进的建议。1,内容的增删方面。较高程度阶段可适当增加技术专题,比如劫争。启蒙阶段时“控制点和盘面大点”“界限和假眼”等若干内容似觉烦琐,可从略。2,可以多用中国围棋术语,比如“枷”就没有必要保留“罩”,一些包含中国文化特色的术语如“双飞燕”“金鸡独立”等应该介绍。我觉得这里不存在是否尊重原版的问题,因为教材中胜负计算介绍的是数子法,那么估计也是引入中国后编订的吧?3,定式、布局篇希望增补比较新起的变化。4,再版时应该更正一些编校上的失误,比如相同题目、相同布局重复出现,布局棋谱排版时的错行、错子等。
2016-6-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