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优质品种(二)
(2008-07-09 09:09:47)
标签:
子粒活动积温粒重日数容重黑龙江省杂谈 |
分类: 农业科技 |
29.东农248
特征特性:幼苗拱土能力强,苗期抗旱性较强,后期发育快。株高240厘米,穗位80厘米。穗长22厘米,不秃尖,品质好,穗轴白色。粒行数16~18行,硬粒型,子粒角质,黄色大粒,后期脱水快,百粒重32克。品质分析:子粒蛋白质含量10.15%,脂肪含量6.06%,淀粉含量69.51%赖氨酸含量0.34%。生育日数及需活动积温:生育日数105~110天,所需活动积温2250~2350℃左右。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1984~1985年两年14个点次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421.5千克,比对照品种龙单2号、绥玉2号、龙辐玉1号增产17.9%;1985~1986年两年27个点次的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449.6千克,比对照品种龙单2号、绥玉2号、龙单5号、嫩单5号增产8.92%。
栽培技术要点:对土壤水肥没有特殊要求,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株距33厘米左右),公顷用种量3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
30.东农250
品种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2001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1002。原代号:东农9702。
特征特性:出苗能力较强,幼苗健壮,株型较紧凑。植株保绿性好,活杆成熟。雄穗较发达,分枝14~16,花药黄色,花粉黄色,雌穗花丝绿色。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23~25厘米,穗粗4.5厘米,穗轴白色。粒行数14~16行,子粒橙黄色,半马齿型,商品品质好,百粒重40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9.58%,粗脂肪含量为4.25%,淀粉含量为72.12%,赖氨酸含量为0.25%。生育日数119天,需活动积温2400℃。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发病级2级,)丝黑穗病率8%~12.5%。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45.1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6增产8.7%;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430.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6增产10.7%。
栽培要点:适应地区播期在4月25~30日,种植密度为公顷保苗4.8万株左右,本品种较耐瘠薄,各种土壤均可种植。高产栽培宜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秋翻起垄。基肥以有机有肥为主,公顷施有机肥11.25~15吨,同时施入磷酸二铵每公顷150千克,尿素每公顷52.5千克,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每公顷22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中西部。
31.东农251
品种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育成。2002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2004。原代号:东农9813。
特征特性:种子出苗能力较强,幼苗健壮,株型中等繁茂,基部和叶鞘边缘呈紫红色,叶色中绿。生育期植株保绿性好,活秆成熟,雄穗中等发达,分枝数8~14,花药黄花色。雌穗长筒型,花丝黄色,苞叶长度中等,无剑叶。株高230~250厘米,穗位高70~80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20~22厘米,穗粗4.8~5.2厘米,粒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子粒偏马齿型,色泽橙黄,百粒重35~38克,容重690~740克/公升。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为10.36%,脂肪含量为4.28%,淀粉含量为70.42%,赖氨酸含量为0.29%。生育日数为108天,需活动积温2250~2300℃。接种鉴定:大斑病3~4级,丝黑穗发病率10.9%~14.7%。抗逆性较强,不空秆不倒伏。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76.8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3.08%;2001年生产试验公顷产量8398.9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6.6%。
栽培要点: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点播,每穴1苗,适宜栽培密度为每公顷6万株左右。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秋翻秋起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公顷施15000千克,同时施入磷酸二铵每公顷240千克,尿素每公顷300千克。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每公顷30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32.东农252
品种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育成。2004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4007。原代号:东农9701,
特征特性:种子出苗能力较强,幼苗健壮,基部和叶鞘边缘呈紫色,叶色浓绿,雌穗花丝黄色,苞叶长度中等,雄穗较发达,活杆成熟。成株株高220~240厘米,穗位100~110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22~24厘米,穗粗5~5.5厘米,粒行数16~18行。子粒为马齿型,橙黄色,百粒重38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8.48~9.73%,粗脂肪含量为4.42~5.03%,淀粉含量为68.35~71.98%,赖氨酸含量为0.26~0.29%。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20天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500℃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2级,丝黑穗发病率8.2~11.7%。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67.7千克,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10.5%;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359.4千克,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4月25~30日播种,公顷保苗45000株左右,该品种较喜肥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10~15吨,同时公顷施磷酸二铵25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尿素75千克。拔节至孕穗期公顷追尿素30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
33.海玉5号
品种来源:海伦市种子公司育成。1991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抗旱,耐低温。株高220~230厘米,穗位高70~80厘米。穗长20~23厘米, 子粒中硬,粒行数14行,行粒数36~38粒,百粒重27~28克。生育日数102~104天,需活动积温2100~2200℃。接种鉴定:大斑病1级。
产量表现:1988~19989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056.7千克,比对照品种嫩单4增产12.4%;199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639.2千克,比对照品种木廷增产20.7%。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每公顷保苗4.6~5.2万株。制种父母本可同期播种。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
34.海玉6号
品种来源:海伦市种子公司育成。1994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抗倒伏,穗长20厘米,粒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左右,子粒半马齿型,百粒重30克。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11.31%,脂肪含量5.01%,淀粉71.22%,赖氨酸含量0.33%。生育日数10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250℃。接种鉴定:大斑病2级,丝黑穗病发病率7.6%。
产量表现:1991~1992年区域试验区平均公顷产量7870.2千克,比对照品种海玉5增产13.6%;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435.4千克,比对照品种海玉5增产13.1%。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公顷保苗5.0万株左右为宜。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东部地区种植。
35.海玉7号
品种来源:海伦市种子公司育成。1994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幼苗耐低温,抗旱性强, 抗倒伏。株高200厘米,穗位高90厘米。粒行数14行,子粒中硬,百粒重30克。品质分析:子粒蛋白质含量9.9%,脂肪4.28%,淀粉71.37%赖氨酸含量0.27%。生育日数105天,需活动积温2000℃。接种鉴定:大斑病1级,丝黑穗病发病率5.3%。
产量表现:1991~199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056.9千克,比对照品种红玉9增产15.9%;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378.7千克,比对照品种红玉9增产1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公顷保苗5.2万株为宜。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36.海玉8号
品种来源:海伦市种子公司。1996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海904。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05~110天,需活动积温2100~2250℃,株高厘米;穗位85厘米,粒黄色,粒型中齿,百粒重29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9.63%,脂肪含量4.67%,淀粉含量78.94%,赖氨酸含量0.26%,喜肥,抗旱抗逆性强。
产量表现:199~1994年区域试验第六区平均公顷产量7702.3千克;第七区平均公顷产量7514.4千克,比对照品种合玉14增产13.1%~13.8%;1995年生产试验第六区平均公顷产量7903千克,第七试验区平均公顷产量6757.4千克,比对照品种合玉14增产15.4%~15.5%。
栽培技术要点: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公顷保苗可在5~6万株,在公顷施农家肥15吨基础上,公顷施二铵225千克左右,拔节期公顷追施尿素300千克左右可获高产。
适合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东部区。
37.海玉9号
品种来源:海伦市种子公司。1996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海903。
产量表现:1993~199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47.6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1.9%。199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91.09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4.1%。
特征特性: 抗旱,秆强。株高260厘米。穗位95厘米。花丝淡黄色,粒黄色,粒型中齿,百粒重31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8.29%,脂肪4.45%,淀粉74.15%,赖氨酸0.24%。生育日数107~112天,需活动积温2285~2380℃。接种鉴定:大斑病轻,丝黑穗病发病率(接种)12.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公顷保苗5.2万株为宜。公顷施二铵150~225千克,拔节期追每公顷施尿素225千克可获高产。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西部平原区。
38.海玉10
品种来源:海伦市种子公司。2000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0010。原代号:海942。
特征特性:幼苗深绿色, 抗倒伏,子粒脱水快。成株叶色浅绿,叶宽大,叶距较密,株型略收敛,雄穗分枝较多,花药浅粉色,花粉量较多,花丝为黄色。成株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左右。果穗长23厘米,粒行数16~18行,行粒数42~44粒。粒深,轴细,紫轴。子粒为浅黄色长楔形,子粒类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2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7.63%,粗脂肪含量为4.32%,淀粉含量为76.03%,赖氨酸含量为0.24%。生育日数120天,活动积温2400℃。丝黑穗病轻,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率1%,接种鉴定两年平均25.3%。对大斑病中抗,接种鉴定两年平均为2级。
产量表现:1997~1998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97.7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六增产12%;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40.1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六增产12.7%。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保苗以4.5~5.0万株为宜,在公顷施农家肥2.25万千克的基础上,应每公顷施磷酸二铵300千克做种肥。拔节期追施尿素每公顷15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39.绥玉6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1996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代号:绥310。
特征特性:株高260.5厘米,穗位高125厘米。花丝浅黄色,子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38克。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11.16%,脂肪含量4.42%,淀粉含量72.2%。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丝黑穗发病率39%。
产量表现:1993~199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850.8千克,较对品种东农248增产11.5%;199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080.7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5.5%。
栽培要点:五月初播种,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保苗以4.5~5.0万株为宜,在公顷施农家肥2.25万千克的基础上,应每公顷施磷酸二铵300千克做种肥。拔节期追施尿素每公顷150千克。
适合区域:黑龙江省西部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平原丘陵区。
40.绥玉7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1998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代号:绥307
特征特性:株高240厘米,穗位高90厘米。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约33克。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10.63%脂肪含量3.9%,淀粉含量70.84%,赖氨酸含量0.24%。生育日数108天,需活动积温2240~2300℃。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1995~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90千克,比对照品种合玉14号增产18.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932.3千克,比对照品种合玉14号增产17.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保苗以4.5万~5.0万株为宜,在公顷施农家肥2.25万千克的基础上,应每公顷施磷酸二铵300千克做种肥。拔节期追施尿素每公顷15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41.绥玉8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2001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01012。原代号:南育916。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耐低温,叶色鲜绿,植株繁茂,雄穗主轴明显侧枝发达。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高130厘米左右。粒行数14~16行,行粒数45粒左右,子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9.8克。品质分析结果:淀粉含量为69.58%,赖氨酸含量0.35%,粗蛋白质含量为8.68%,粗脂肪含量为4.89%。生育日数123天,需活动积温2600℃。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发病级别2级),丝黑穗病率11.8~-13.8%。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22.9千克,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10.7%;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395.4千克,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10.6%。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保苗以4.5~5.0万株为宜,在公顷施农家肥2.25万千克的基础上,应每公顷施磷酸二铵300千克做种肥。拔节期追施尿素每公顷15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西部区。
42.绥玉9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2002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02005。原代号:南育719。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叶鞘紫色,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株型半收敛,生育后期持绿性好,活杆成熟。雄穗分枝中等,花药浅紫色,雌穗长锥型,花丝紫色,苞叶长度中等,花药浅紫色,无剑叶。株高240厘米,穗位高85厘米。果穗长锥形,穗长23厘米,穗轴红色,穗粗4.8厘米。粒行数12~14行, 子粒偏硬粒型,色泽橙黄,角质比例大,百粒重31克。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为9.85%,脂肪含量为4.98%,淀粉含量为70.34%,赖氨酸含量为0.31%。生育日数为106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110~2160℃。
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率14.5~19%。
产量表现:1999~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701.7千克,比对照品种合玉14增产9.0%;2001年生产试验公顷产量8516.4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0.8%。
栽培要点:5月上旬播种,3~4叶叶期定苗,垄作直播种植,公顷保苗5~5.5万株,对地力要求不严格,施底肥195~225千克/公顷,追施尿素195~225千克/公顷,要求三铲三趟,完熟期收获,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密种植。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
43.绥玉10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育成。2002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02010。原代号:绥313。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健壮,发苗较快,秆强不倒伏。株高240厘米,穗粗5.0厘米,粒行数14~18行,子粒中齿型,商品品质好,粪土子粒橙黄色,外观色泽光亮,百粒重35克左右,容重726克/公升,活秆成熟,后期脱水快。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10.02%,粗脂肪含量为4.31%,淀粉含量为7089%,赖氨酸含量为0.31%。接种鉴定:大斑病2~3级,丝黑穗发病率为1~16.2%。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4~122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29.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2.4%。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02.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7.0%。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
44.绥玉11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2004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4008。原代号:绥801
特征特性:幼苗出苗快,株型收敛,活杆成熟,幼苗出土时叶鞘紫红色,叶色浓绿。成株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120厘米。果穗长锥形,穗长25厘米,穗粗5.0厘米。粒行数14~16行,子粒为中齿型,橙黄色,,百粒重38克,容重728克/升。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7.59~10.6%,脂肪含量为3.20~4.30%,淀粉含量为73.02~75.13%,赖氨酸含量为0.26~0.28%。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21天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326℃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2~3级,丝黑穗发病率24.4~24.8%。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69.3千克,比对照品种龙单16增产11.9%;2003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404.2千克,比对照品种龙单16增产10.6%。
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旬播种,3~4叶期定苗,公顷保苗5.5万株左右,施底肥磷酸二铵或复合肥150~225千克/公顷,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5.绥玉12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09。原代号:绥412。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健壮,发苗较快。花丝浅粉色,花药黄色。株高230厘米,穗位高80厘米。果穗圆柱形,穗长21~23厘米, 穗轴粉色,穗粗5.1厘米。粒行数14~16行,子粒黄色,中硬粒型,百粒重32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9.03%~11.21%,粗脂肪含量3.63%,.淀粉含量71.91%~72.18%,赖氨酸含量0.30%~0.32%。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2天, 需活动积温2140℃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5.7%~13.9%。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381.7千克,比对照品种克单8增产12.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520.7千克,比对照品种克单8增产14.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一般肥水条件下,公顷保苗5.0~5.5万株为宜,基肥及种肥施用磷酸二铵200千克/公顷,有条件可增施有机肥及锌、钾等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00千克/公顷。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46.绥玉13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10。原代号:绥323。
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生长健壮,发苗较快。花丝黄色,花药黄色。株高26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果穗圆柱形, 穗轴粉色,穗长23~27厘米,穗粗5.3厘米。粒行数14~20行,子粒黄色,中齿型,百粒重40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9.97%~11.17%,粗脂肪含量3.81%~4.07%,淀粉含量70.99%~71.42%,赖氨酸含量0.28%~0.31%。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20天, 需活动积温2320℃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7.1%~13.7%。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302.5千克,比对照品种龙单16增产13.7%;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059.4千克,比对照品种龙单16增产14.0%。
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旬播种,公顷保苗4.5万~5.0万株为宜,基肥及种肥施用磷酸二铵200千克/公顷,有条件可增施有机肥及锌、钾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00千克/公顷,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追肥。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47.绥玉14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11。原代号:绥411。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健壮, 花药黄色。株高230厘米,穗位高80厘米。果穗圆柱形, 穗轴粉红色,穗长23~24厘米,穗粗5.0厘米。粒行数14~16行,子粒黄色,中硬粒型,百粒重33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10.12%10.25%,;粗脂肪含量4.60%~4.74%,淀粉含量71.01%~72.58%,赖氨酸含量0.32%~0.33%。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7天, 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2.5%~22.5%。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05.7千克,比对照品种海玉4增产8.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203.7千克,比对照品种海玉4增产12.6%。
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旬播种,公顷保苗5.0万株为宜,基肥及种肥施用磷酸二铵200千克/公顷,有条件可增施有机肥及锌、钾肥等,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00千克/公顷,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
48.巴单2号
品种来源:巴彦县种子公司。1995年由黑龙江省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拱土能力强,耐低温,发育快。株高268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长22.4厘米,成锥形,穗粗5厘米。子粒马齿型,粒行数16行,百粒重34克。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11.06%,淀粉含量69.48%,脂肪含量4.64%,赖氨酸含量0.33%。生育日数115天;需活动积温2380℃。大斑病2级。
产量表现:1991~1992年区域平均公顷产量7483.6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0.4%;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75.7千克,比对照品种东农248增产12.2%。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在一般条件下栽培,播种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公顷保苗4.95万~5.25万株,公顷施种肥磷酸二铵150千克,追施尿素300~375千克,做到适时间苗,及时铲趟,结合管理搞好防虫,最好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
适合区域:黑龙江省东部第二积温带种植。
49.巴单3号
品种来源:巴彦县种子公司。199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苏203。
特征特性:株高275厘米,穗位90厘米。子粒中齿型,红轴黄粒,百粒重30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9.53%,脂肪含量5.25%,淀粉含量70.56%,赖氨酸含量0.28%。生育日数116天,需活动积温2450℃。接种鉴定:大斑病2级,黑穗病14.8%,抗倒伏,活秆成熟。
产量表现:1995~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063.7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六增产14.1%。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436.3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六增产18.6%。
栽培要点:在一般条件下栽培,播种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公顷保苗4.5~4.95株为宜,底肥施磷酸二铵150~225千克/公顷,硫酸钾45~75千克/公顷,追肥施尿素20千克/公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50.巴单4号
品种来源:巴彦种子公司。2001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1001。原代号:苏211。
特征特性:幼苗健壮,发苗快,活杆成熟。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长28厘米,穗粗4.8厘米。粒行数14~16行,行粒数53粒,子粒橙黄色中齿型,百粒重38.2克,容重762克/公升。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9.19%,粗脂肪含量为4.02%,淀粉含量为74.08%,赖氨酸含量为0.29%。生育日数119天,需活动积温2433℃。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发病级别2级),丝黑穗发病率8~9.3%。
产量表现:1998~1999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257.8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六增产10.1%;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364.2千克,比对照品种四早六增产11.6%。
栽培要点:适宜地区播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公顷保苗4.5万株,底肥施磷酸二铵225~300千克/公顷,或用撒可富225~300千克/公顷,追施尿素300~375千克/公顷。
适宜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51.巴单5号
品种来源:巴彦县种子公司、巴彦县玉米大豆研究所。2002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2008。原代号:433×172。
特征特性:幼苗健壮,叶色深绿,根系发达,雄穗分枝中等。抗倒伏,抗茎折,春播耐低温,不易粉子,芽势强,易抓苗,中熟品种。种子粒小,角质多耐贮存。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粗大,穗长24厘米,穗粗5.3厘米,穗轴细,穗轴红色。子粒马齿型, 粒色橙黄色,品质好,百粒重38克,容重745克/公升。品质分析结果:子粒蛋白质含量为9.64%,脂肪含量为4.02%,淀粉含量为72.25%,赖氨酸含量为0.33%。生育日数为122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580。接种鉴定:大斑病2级,丝黑穗发病率6.7~12.3%。
产量表现:1989~1994年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246.0千克,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14.9%。1995~2001年生产示范平均公顷产量9259.6千克,比对照品种四单19增产8.6%。
栽培要点:4月下旬播种,垄作株距一尺,机播或人工埯种均可,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 公顷播种量22.5~25.5千克。喜肥水,应在较肥沃的土壤种植,底肥撒可富225~300千克/公顷,追施尿素300~375千克/公顷。三铲三趟。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巴彦、木兰、绥化市北林区、望奎、阿城等市、县的四单19种植区。
52.巴单6号
品种来源:巴彦县玉米大豆研究所。2003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3007。原代号:苏215。
特征特性:幼苗强壮,发苗快,活杆成熟,植株矮杆,株型紧凑,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株高233厘米,穗位高70厘米。果穗粗大,穗轴红色,穗长24厘米,穗粗5.4厘米。中齿型,粒行数14~18行,行粒数40粒,百粒重41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9.22%,粗脂肪含量为4.05%,淀粉含量为72.31%,赖氨酸含量为0.28%。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21~125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500℃。接种鉴定:大斑病2级,丝黑穗发病率7.4~8.3%。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89.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2.1%。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496.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8.3%。
栽培要点:4月下旬播种,适于垄作,机播或人工埯种均可,株距一尺。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喜肥水,较肥沃土壤种植可获得高产,底肥施撒可富225~300千克/公顷,追肥尿素300-375千克/公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
53.克单8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小麦所。199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克93-114。
特征特性:株高240~27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果穗长锥形, 穗轴红色,穗长26厘米,穗粗4.5~5.2厘米,粒行数14~16行,子粒偏硬粒型,百粒重29.4~35.7克。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11.08%,淀粉含量70.19%,脂肪含量3.98%,赖氨酸含量0.23%。生育日数96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200℃。5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1995~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18.6千克,比对照品种木挺增产18.9%;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6552.8千克,比对照品种木挺增产17.81%。
栽培要点:一般公顷保苗6.0~6.75万株,一般公顷施尿素180千克,磷酸二铵375千克做底肥一平次性施入。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
54.克单9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1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1009。原代号:克90-217。
特征特性:幼苗较耐低温且发苗快。株高210厘米。果穗锥形, 穗轴红色,穗长20厘米,穗粗4.3厘米。硬粒,品质好,粒行数14~16行,百粒重30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9.67%,粗脂肪含量为6.48%,淀粉含量为70.94%,赖氨酸含量为0.27%。生育日数9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1800℃。接种鉴定:中感大斑病(发病级别3级),丝黑穗病率11%。
产量表现:1998~200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5724.6千克,比对照品种孚尔拉增产12.53%。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960.6千克,比对照品种孚尔拉增产12.48%。
栽培要点:该品种喜肥水,较适宜密植,一般条件下公顷保苗6.5万株左右,化肥施用量为:磷酸二铵作种肥公顷施150千克,尿素作追肥公顷施180千克。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下限及第五积温带上限。
55.克单10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3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玉2003011。原代号:克7310。
特征特性: 叶鞘紫色,花丝粉色。株高240厘米,穗位高75厘米。果穗长锥形, 穗轴红色,穗长21.5厘米,穗粗4.8厘米。粒行数12~18行,行粒数42粒,粒型中齿,百粒重30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10.9%,粗脂肪含量为4.52%,淀粉含量为70.07%,赖氨酸含量为033%。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03~117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200℃。接种鉴定: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率10.5~12%。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92.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4.9%。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78.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2.4%。
栽培要点:一般5月上旬播种,5~6片叶时定苗,垄距65~70厘米,株距20~25厘米,保苗6.5万株/公顷,施磷酸二铵180千克/公顷,追施尿素220千克/公顷。
适应区域: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
56.克单11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4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4009。原代号:克7109。
特征特性:叶鞘紫色,花丝粉色。成株株高245厘米,穗位91厘米。穗长20厘米左右,穗粗4.7厘米左右。粒行数14~20行,子粒为中齿型。百粒重28.9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为10.7%~10.72%,粗脂肪含量为4.11%~4.79%,淀粉含量为69.60%~70.76%,赖氨酸含量为0.3%~0.32%。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0天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090℃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3~4级,丝黑穗发病率19.7%~29.4%。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63.5千克,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4.2%;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202.3千克,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2%。
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旬播种,5~6片叶定苗,公顷保苗67000株左右。施磷酸二铵180千克/公顷,追施尿素220千克/公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下限、第五积温带上限。
57.克单12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12。原代号:克247。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叶鞘紫色,花丝浅粉色。株高200厘米,穗位高66厘米左右。果穗柱形, 穗轴红色,穗长19.6厘米左右,穗粗4.5厘米。粒行数12~16行,行粒数36粒,子粒硬粒型,百粒重30.5克。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质含量10.45%~11.60%,粗脂肪含量4.91%~5.36%,淀粉含量69.43%~70.72%,赖氨酸含量0.29%~0.31%。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1天左右, 需活动积温2110℃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11.3%~18.5%。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63.5千克,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3.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337.7千克,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2.2%。
栽培技术要点: 5月上旬播种,公顷保苗7万株,垄距65~70厘米,株距20厘米,施二铵180千克/公顷,追施尿素220千克/公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