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晚上,百无聊赖,逮着遥控器一通狂搜,恰逢贵州卫视正播放《人生》栏目,注意力不知不觉被吸引。一直到节目结束,心都好像被人揪着,生疼生疼。
 
由于半道闯入,前半部分不甚详明,大意是这样:蔡重男轻女观念甚强,继两个女儿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喜得一对双胞胎儿子。谁知祸从天降,双胞胎在医院被人偷走,虽得到38万元赔偿,但蔡也开始了长达十几年漫漫寻子路。虽然希望渺茫,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过。
 
在此之前,他的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幸福。丢子的致命打击,使蔡的脾气日益暴躁并酗酒成瘾。每次醉醺醺回到家,不由分说逮着曹一顿暴打。曹在声泪俱下中回忆,蔡经常抓着她的长头发,摁着往地板上磕。酒醒后,蔡又后悔不迭,请求曹原谅,并发誓再也不打人,可只要一沾酒,依然故我,于是日子便在打人——道歉——打人中悄然滑过。极度的痛苦中,曹绝望了,她想到了死,可是,当毒药喝到第三口时,求生欲望紧紧攫住她。
 
既然在一起生不如死,不如远离这个是非之地,而且,这些年为寻找儿子,家里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她想一边挣钱,一边寻找儿子。就这样,无奈中曹舍下两个女儿,远走他乡。
 
曹走了,蔡按说该有所收敛了吧?实际情况是,两个女儿成了妈妈的替代品,爸爸的出气筒。一气之下,本该坐在校园读书的两个花季少女偷偷离家出走,投奔妈妈而去。
 
日月如梭,七八年转眼而过。大女儿已经结婚生子,但,这些她并没通知父亲,小女儿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眼见自己头发花白形单影只,蔡开始期盼曹回心转意,开始幻想子孙绕膝。
 
这些年妻离女散的艰辛,蔡一定感触颇多,对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也一定痛心疾首吧。我这样想,遗憾的是,自始至终没有看到他真诚的忏悔。他反复用一句话表明他的心迹:人要正视现实。什麽现实,迟发暮年形影相吊的现实吧?如果不是这个现实,他是不是就不会哀求妻子回心转意?让人质疑。
 
面对主持人以后是否还会喝酒的提问,蔡吞吞吐吐闪烁其词:喝还是会喝,但不会再打人。明明前一刻钟,他还在为自己辩解打人是由酒精麻醉失去意识所致。既然如此,怎麽保证,以后喝酒不会被麻醉?怎麽可能?!
 
至此,他的自私、自大、固执已暴露无遗,连主持人都按奈不住,三人轮番对其炮轰,难以招架之余,蔡还死鸭子嘴硬——我这是执着,不是固执!难道到现在他还不明白是偏执的性格毁了他一生,也毁了他一家?!
 
蔡的小女儿也到场了,可是彼此间的陌生并没有因主持人倡议下的一个拥抱而消除。当主持人问其是否赞成父母团聚时,小女儿却一味躲闪逃避:“妈妈太可怜了,我听妈妈的。” 想必,她应该明了朝夕相处的妈妈的心思和态度。
 
节目最后,蔡终于说了句对不起,可是,生硬的语言让人看不到一丝诚意。曹泪眼朦胧中去意已决:“他的道歉我已经听过无数遍了,我不再相信他说的话,我只相信行动。”
 
蔡,他能给人带来惊喜吗?对此,我同曹一样并不看好。
 
不由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个邻居。同蔡一样酗酒之后肆意打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堪忍受殴打的妻子撇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含恨而去。至今,每每回老家,见到两个女孩凄苦的生活,我都唏嘘不已,不觉想起那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块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家庭暴力,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它可以让一个人充满仇恨,当仇恨厌恶像杂草暗暗疯狂滋长,当这种愤懑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势必会找一个出口宣泄,或者骤然抽离老死不愿往来,或者自行了断一了百了,或者暗藏杀机伺机报复,无论哪种,都意味着一场家庭悲剧的发生。
 
至于家庭暴力,我想有五个原因造成:环境影响、素质低劣、个人无能、承受能力脆弱、配偶的一再妥协。
 
希望,家庭存在暴力或有暴力倾向的人们警醒反思,也希望,暴力能远离我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