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我在厨房做饭,父女俩在客厅玩。不出一刻钟,沙发被菡菡搞得脏兮兮的,书也被扔了一地。菡爸故做严厉状:“这是谁弄的?”小人儿毫不犹豫地回答:“妈妈弄的。”
场景二:晚上回到家,我忙着做饭,菡菡却想让我陪她玩。见哭对我无效,就大声喊:“菡菡尿尿。”怕她尿裤,我急忙停下手中的活,把她安置在坐便器上,等了半天,尿的影子也没见着。
场景三:大冷天,菡菡却吵着喝歪歪,爸爸给她讲道理:“太凉了,喝了会肚子疼。”菡菡不听,继续哭闹。菡爸没辙,将问题抛给在厨房做饭的我:“你问妈妈,看妈妈让不让喝。”小人儿泪眼婆娑地来到我面前,可怜兮兮地说:“妈妈,菡菡喝歪歪。”我的回答当然跟菡爸如出一辙,在这点上,我们夫妻得保持一致。小人儿看我不同意,哭着转向爸爸:“爸爸,妈妈让喝。”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最早可追溯到菡菡一岁时,据其老师讲,明明是她自己从沙发上掉下来,却说是姐姐推的。归纳起来,不难发现,孩子说谎大多出于以下三个目的:逃避惩罚、引起重视、达到目的。
有时会惊异于一个小P孩如此复杂的思维。但仔细想来,小孩说谎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或者说条件反射,如果我们再深究,不难从我们自身找到原因。
首先,如果不是我们动辄打骂或严厉斥责,孩子怎麽会用说谎来逃避惩罚?我们心情好时,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爱无比,而当我们情绪烦躁低落时,孩子不合时宜的调皮捣蛋无理取闹,很容易让我们把怒气发泄到他们身上。孩子一旦领教父母的威力,意识到自己再次犯错时,自然而然就要想法逃避惩罚。
其次,大人不是也经常说谎吗?为了逃避惩罚推脱责任,为了维护自尊胡吹乱侃,为了自身利益头破血流,为了升官发财勾心斗角,或者为了减少伤害善意欺瞒,不管是恶意还是善意,不管是不假思索还是绞尽脑汁,说谎已不可阻挡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心叵测、变化多端的复杂社会,我们说谎,大多是迫于无奈,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孩子面前,我们才能收起棱角放松自己,才能拥有绝对的领导权。我们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不会对自己的话较真,就无所顾忌口无遮拦随心所欲,比如说孩子要某样东西或要去公园玩,我们常常随口用明天买或明天去作推托。再比如妈妈急着上班,可孩子缠着不让走,妈妈就会说:“乖,我一会儿就回来。”一旦我们在孩子面前说谎成性,就像疾驰的车想刹也刹不住。现在孩子的模仿性不但强,领悟能力也强,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要麽对父母缺乏信任,要麽也谎话一箩筐。
大人对小孩说谎的反应也值得商榷,我认为有问题的大抵有以下两种:
一、觉得好玩
一些谎话从P大点的小孩嘴里说出来,非常可笑,大人非但不生气,还被逗得哈哈大笑,这说明孩子聪明啊。父母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说谎的纵容。
二、大动肝火
这麽大一点就说谎,如此下去还得了?好像孩子一说谎,品质也跟着打了折扣,白白的纸上被戳了一黑点似的。
对待孩子说谎,我们不必小题大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认为,做父母的首先要认识到说谎并不可取,我们要对孩子加强教育,使其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注定不得人心,从自己做起,约束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最后,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与呵护,让孩子的感情世界丰富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