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4dc396f2g7d8e1b7c5f9c&690 以前只知道福建沿海出珍珠,最近在一本书中才知道,原来东北也出珍珠,而且很早就有了,叫东珠。
东珠也叫北珠,主要产自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清朝乾隆时期,在《满洲源流考》十九物产·东珠一书中说,东珠产自混同江及乌拉宁古塔的一些河流中,匀圆莹白,大的可有半寸,小的则如菽颗。这些珍珠主要供王公等做冠顶装饰用,并根据多少分出等级。
书中说的混同江,即现在的松花江。古时候称粟末水,五代时契丹耶律德光(辽太宗)灭后晋,改名为混同江。
宁古塔是城的名字。相传清朝皇族的远祖有兄弟六人曾在此居住,满语称“六”为“宁古”,“个”称“塔”,因而得名宁古塔。宁古塔的旧城在黑龙江省宁安县西海林河的南岸旧街镇,康熙五年,迁建新城,即今天的宁安县城。
东珠虽然做冠顶装饰用,但主要意义并不单纯是装饰,而是区分人的官位和品级身份。在清朝以前,有一种叫做顶珠的,与清朝这种镶在帽子上的珠子不一样。顶珠通常只有一个,是一种大的珠子,装饰在顶巾上。
顶珠与清朝时的顶戴也不同。雍正四年,开始用顶戴表示一个人的品级。这个顶戴类似于顶珠,但顶珠是缝在方巾上的,而清朝时是镶在帽子上的。顶戴实际上指的是帽子上色质不同的顶珠,也叫顶子。经常听到的“摘去顶戴花翎”,实际应该是将顶珠和花翎摘掉,但由于顶珠已经被结实地固定帽子上了,所以只好连帽子一起摘掉了。
顶戴是一个大的珠子,有红宝石、珊瑚、蓝宝石、青金石和水晶等,按颜色和质量表示品级。清朝昌盛时,已经很少用东珠来做顶戴了,东珠通常比用做顶戴的珠子小,主要按其多少来分等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