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唐怀素書法真跡21帖介紹 文: 鄭慶雲
标签:
转载 |
分类: 书法资料 |
1:「知波帖」大歷元年秋月(公元765年,時懐素28歲)
2:「靜字帖」大歷八年夏(公元773年,時懐素36歲)
3:「黃金本自叙帖」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時懐素35歲)因該帖是殘本,沒有尾段,沒有紀年。僅根据內容推測,時懐素持錫囬鄉,邀請大書法家顏真卿為其草書歌作序,此為篇首。(見自叙帖內容)。故此筆者認為是自叙帖原創,因而定為772年書。
4:「黃金本論書帖」殘本無紀年。與「遼慱本論書帖」對比,風格一致,應為同時期所書。而「遼慱本論書帖」經謝稚柳先生(已故)鑒定,在「貧道帖)之後,也就是「貧道帖」中所說,風癈以後四年,也就是懷素晚年的作品了。
5:除了以上1、2、兩帖有明确記年外,3、4、兩帖的記年推測也此較可信。其余各帖必須根据各自風格加以研究,由於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研究。筆者末免覺到力有不及,故先予公開,供有與趣人士參考。
其余各帖依次有「五湖」帖「南浦」帖,「勝字」帖,「秋千」帖,「山河」帖,「弄石」帖,「丹楓」帖,「終南」帖,「平生」帖,「臥龍」帖,「織女」帖,「開元」帖,「靜對」帖,「將軍」帖,「廣州」帖,「知君」帖,「如兄」帖,
眾所周知,懐素墨跡極其珍罕,流傳下來極少,寥若晨星。据目前已知有台北故宮「自叙帖」,遼寧摶物館「論書帖」及上海慱物館「苦芛帖」及私人藏本「食魚帖」。而遼慱本「論書帖」與台北故宮本「自叙帖」均尚遭人懷疑,真膺爭議如火如茶。
突然間,湧現出黃金本懷素拾玖帖,帖帖精彩,但帖帖不見流傳有序,帖帖沒有歷代鋻賞印鋻及題詙,也不見歷代記載。而且此等絹素也是市面上極難見到。因此,必定會有許多人認為真偽難別。事實上,在古代書法鑒定上,許多人已習慣依賴帖頭帖尾的題詙及印鋻。根据古人的記載來順藤摸瓜,而自已往往沒有主見。這也是古代書法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的悲哀。而黃金本懷素墨跡拾玖帖,筆者認為是唐宮庭舊藏,並且末經人為污染。故此,也只能從書法主証鋻別上識別真偽。這對當前書法鑒定上不正之風起了扭轉作用。通過對黃金本的認識,對當前爭議的遼愽本「論書帖」及「台北故宮本自叙帖」起了對比互証作用。即肯定了前二帖為懷素真跡,(見另專題論証)也肯定了黃金本同樣是懷素真跡無疑。這對許多所謂「專家」來說,是不愿相信的,也不愿接受的,但這不重要,假以時日,人們會逐漸接受。事實勝於雄辨。而主証鋻定,對比法將會使人們認識到是不可忽視的。是鋻定古代書法真偽最可靠及最有效的方法。
「論書帖」現存遼宁博物館的為紙本.
縱38.5cm.
全帖85字.
簡稱遼博本.
黃金古風堂收藏的論書帖(簡稱黃金本論書帖)共二帖.
絹本.
縱82cm.
橫44cm.
共8行.56字.
少中間一帖.
少29字.
二本”
論書帖”
對照.
毫無疑問.
二本都出自同一人手筆.
並且書寫時間接近,
風格一致.
遼博本上鈐數拾印章.
正是流傳有序.
黃金本除本身小章不可辯外.
並無鑒藏印.
唐宋名家書畫.
雙胞胎.
甚至多胞胎.
不足為怪.
黃金本”
論書帖”
与黃金本”
自敘帖”
一樣.
都是宮庭存留.
未見流通.
据已故書畫鑒定大帥謝稚柳先生認為:「怀素多年風疾.
論書帖在風廢之后四年所書.
与自敘帖.
苦芛帖等風格有异.
失去縱橫馳驟的筆勢.
抑或俊健跌宕的体態…筆勢溫靜….絢爛之後.
歸于平淡..
」。遼博本「論書帖」由於帖尾並無署名,而風格有異,故也遭到許多學者貭疑,認為也是膺品。
懷素少年勤學苦練書法,故成名較早,有李白詩為証:
相傳怀素少年清貧.
因無錢買紙.
逐种了一萬多棵芭蕉.
以蕉葉代紙.
其居處都是蕉林.
戲稱”
綠天庵”.
今其家鄉為紀念他.
特建”
綠天庵”.
寫坏的毛筆堆積成小丘.
埋在一起.
號為”
筆冢”.
相傳素少年之時得鄔彤傳張長史秘法.
”弧蓬自振.
惊砂坐飛”.
今觀黃金本怀素真跡古詩拾帖.
帖帖精彩.
平生帖因平生開頭.
故稱平生帖.
雖此帖折痕污跡較多.
但並不影響其筆墨跡.
其筆法瘦硬堅健.
中峰用筆.
點划無不合于法度.
每字連筆.
自然流暢.
世傳肥張瘦素.
此帖或可代表.
同類風格的拾帖中有大歷元年帖.
廣卅帖等…..
終南帖又是怀素另一种風格.
“終南陰嶺”
四字一筆連成.
終字一改瘦勁之風.
下筆粗.
肥.
健.
其頓.
折.
轉.
拖無不存縱橫馳驟之感.
南字連筆拖下.
正在觀賞南字兩邊是如何走法.
須臾.
中間羊字飛速已過.到達陰之耳朵.
粗看如一團亂麻.
細看分明轉彎純熟.
猶如龍飛蛇舞.
不覺使人悟李白之詩: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巳過萬重山.
唐任華<怀素上人草書歌>云:”
吾嘗好奇,
古來草聖無不知.
豈不知右軍与獻之,
雖有壯麗之骨,
恨無狂逸之姿.
中間張長史,
獨放蕩而不羈,
以顛為名,
傾蕩於當時.
張老顛,
殊不顛於怀素,
怀素顛乃是顛.
人謂爾從江南來,
我謂爾從天上來.
負顛狂之墨妙,
有墨狂之逸才.
狂僧前日動京華,
朝騎王公大人馬,
暮宿王公大人家.
誰不造素屏,
誰不塗粉壁.
粉壁搖晴光,
素屏凝曉霜.
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
駿馬迎來坐中堂,
金盆斟洒竹葉香.
十杯五杯不解意,
百杯以後始顛狂.
一顛一狂多意氣,
大叫一聲起攘臂.
揮毫倏忽千萬字,
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
翕似長鯨被剌動海島,
欻若長蛇戍得透深草.
迴環繚繞相拘連,
千變萬化在眼前.
飄風驟雨相擊射,
速祿颯拉動檐隙.
擲華山鉅石以為點,
掣衡山陣雲以為畫.
興不盡,
勢轉雄,
恐天低而地窄.
更有何處最可憐,
哀哀枯藤萬丈懸.
萬丈懸,
拂秋水,
映秋天.
或如絲,
或如髮,
風吹欲絕又不絕,
鋒芒利如歐冶劍,
勁直渾是并州鐵.
時復枯燥何褵褷,
忽覺陰山突兀橫翠微,
中有枯松錯落一萬丈,
倒掛絕壁蹙枯枝.
千魑魅兮萬魍魎,
欲出不可何閃屍.
瀚海日暮悉陰濃,
忽然躍出千黑龍.
天矯偃蹇,
人乎蒼穹,
飛沙走石滿穹塞,
萬里颼颼西北風.
狂僧有絕藝,
非數仞高牆不足以逞其筆勢.
或逢花箋與絹素,
凝神執筆守恒度.
別來筋骨多情趣,
霏霏微微點長露.
三秋月照丹鳳樓,
二月花開上林樹.
終恐絆騏驥之足,
不得展千里之步.
狂僧,
狂僧,
爾雖有絕藝,
猶當假良媒,
不因禮部張公將爾來,
如何得聲名,
一旦喧九垓.”
其余各帖.
均是怀素力作.
因都書寫在宮庭素絹上.
歸入檔案一類.
故什么時候存檔,什幺時候失蹤,什么時候現世.
都難以尋找紀錄,正因為沒有在社會上流傳,故才能保存至今。
http://s4/middle/78f8b60dga251a50f7613&690
http://s1/middle/78f8b60dga251a63c49b0&690
http://s5/middle/78f8b60dga251a6c5af74&690
http://s6/middle/78f8b60dga251a73fb8e5&690
http://s2/middle/78f8b60dga251a7b9c041&690
http://s16/middle/78f8b60dga251a8525c2f&690
http://s9/middle/78f8b60dga251a9d10058&690
http://s9/middle/78f8b60dga251aa5a35a8&690
http://s10/middle/78f8b60dga251aad447d9&690
http://s4/middle/78f8b60dga251b3190763&690
http://s15/middle/78f8b60dga251b40e05be&690
http://s6/middle/78f8b60dga251b4f566f5&690
http://s8/middle/78f8b60dga251b6a7f647&690
http://s12/middle/78f8b60dga251b77171eb&690
http://s9/middle/78f8b60dga251b8835988&690
http://s12/middle/78f8b60dg76a1c5e5406b&690
http://s6/middle/78f8b60dga251bc1d5155&690
http://s2/middle/78f8b60dga251bd3cd3a1&690
http://s3/middle/78f8b60dga251c1323dc2&690
http://s14/middle/78f8b60dga251c313457d&690
http://s13/middle/78f8b60dga251c3f69f2c&690
http://s14/middle/78f8b60dga251c4c21fdd&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