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化解一切冲突最有力的武器

(2013-08-06 17:48:21)
标签:

情绪管理

亲子关系

育儿

昨日傍晚,带三个孩子去碧沙岗公园纳凉游玩。

出发前,我设计了一个野餐小party。孩子们一听有好吃的,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当然很开心。因此,行动上也很配合我,主动地帮着拎这拿那,严然一个小大人的形象!

到公园后,我选择了一片树林做为我们的扎营地。安顿好后,我们便开始了美餐。孩子们此刻的心是放松的,行动上也表现出了比在家更好的独立、合作、配合、团结、互助等精神,并且还相当地懂事乖巧。在吃东西时,不停地帮我做这做那,甚至是帮着照顾小弟弟。

野餐完毕,俩大孩提出要玩一些他们玩的项目。我以为是要玩公园里的游乐设施。谁知他们选择的竟是涂陶吧,对于这样简单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我觉得没理由不支持。但我给了他们一个任务:自己负责选作品,以及负责与老板谈价钱。俩孩欣然接受,虽然最终谈判失败了,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好心情,俩人共同创作了一个情侣陶,并自己分工男孩画男孩,女孩画女孩。过程中,因乐乐手脚麻利,且在绘画方面也较擅长,所以,她还主动帮着哥哥完成了一部分内容。整个傍晚时分,游玩的气氛都相当和睦,且非常轻松愉快!

但孩子的脸真的如同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临走时,俩人问我,这个作品带到谁家去?我当时想都没想,顺口就说:“当然是由哥哥带走了,因为乐乐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哥哥更需要!”

谁知就是这样一个武断的决定,立马招来了乐乐的不满,她开始向我发脾气,使性子,一直噘着嘴,哭丧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看到孩子的表现,我的“批判意识”立即被激发了出来。我对孩子行为批判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我被自己的“生气”情绪抓住了。当人受困于某个情绪之中时,便会将矛头指向外界,并迫切地想要去改变他人或环境寻求解脱!我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必须改变她这种好生气的坏习惯’上,基于这样一个期待,我向她提出了要求:“你什么时候不再那么好生气了,就可以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从道理上讲,这一理论是成立的,但这个合乎常理的要求,却是在要求孩子脱离他当下的内在感受。孩子根本听不进我的要求,依然很生气。她的“固执”当然是令我更生气。我就那样冷冷地看着她重复着刚才的话。但就在我回过头来的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察到了自己的念头----“我太急于改变她了”。这份觉察让我回到了有意识状态。这份有意识,让我清醒地意识到:

(一)孩子就是她自己,不管她此刻是什么样子,如果她都能感觉到是被接纳的时,那么,她也会很愿意接纳你所给到她的任何建议!不然,我们成人所发出的这一份改变力只能收到她更大力度的反弹(这就是我们家长常说的叛逆),冲突自然就发生了。

(二)在情绪的当下,她只需要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充分地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当然,最快的让她走出情绪困扰的方法便是她能感受到有人可以同理她的感受。

这两点有意识,很快将我带回“爱”的暖流中。我重新扭过脸去,充满关爱地看着她轻松地说:“一定气饱了吧?”

孩子很快接收到了我的爱。她紧绷的脸开始放松,眉头也开始有所舒,并不再一直强调那句“为什么要给他呀!”

等到下车后,她已基本恢复过来,她站在我面前很平静地对我说:“妈妈,我画了那么多,结果却被他拿走了,早知道我就不画那么多了。”(她已经可以正常地表达她自己内在的感受和想法了)

此刻我才明白,她只是觉得这样一个结果对她来说不公平。相对于物品,她更在乎自己的付出与劳动。

“哦,你觉得你付出得多,这样分配不公平对吧?”

“是,早知道我就不画了。或者,我们各画各的。”她提出了她的看法。

“对不起,妈妈没想到这一点,我只是想这东西你很多,而哥哥并没有,所以他比你更需要。”

“谁说他没有呢,上次我们去紫荆山公园画的也是给他了。你和奶奶你们都让着他,为什么呀!”

我没再说什么,时间也太晚了,还有小家伙需要照顾,我确实也抽不时间再跟孩子做更进一步的互动与沟通。但却用充满关爱的眼神给了孩子一个深深的理解!孩子感受到了我的理解,情绪恢复了正常,并主动地帮我做一些安抚弟弟入睡的事情。我不由得感叹:孩子是多么容易满足啊!

看到孩子整个情绪变化的过程,我又一次深刻地意识到:接纳孩子、用爱和孩子相处,真的是我们创建和谐、良性亲子关系的不二法宝!同时,这一过程也再一次印证了:爱,是化解一切冲突最有力的武器这一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